孙燕姿社交平台告别“鸟巢”,歌迷合唱难忘散场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个夜晚,鸟巢的声浪把孙燕姿唱哭了
“你们的声音像海浪一样包围着我。”孙燕姿在后台化妆间卸妆时,手指还在微微发抖。6月16日深夜,这位出道23年的歌手在社交账号上敲下这段话时,北京夏夜的燥热还未散去,化妆镜里映着她泛红的眼眶。鸟巢十万人的声浪似乎还黏在她的耳膜上,那些自发合唱的旋律像退潮后的贝壳,硌得她心口发疼。
当晚的encore环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场面。当《我怀念的》前奏响起时,看台上突然亮起星星点点的手机灯光,从VIP区到最远的山顶座位,十万人的合唱声像被无形指挥家调度着,先是从东看台掀起,接着西看台接上,声浪在椭圆形场馆里形成完美的回旋。舞台总监后来回忆,当时监听耳机里的观众声压甚至盖过了主音箱,”燕姿握着麦克风愣在原地足有七八秒,我透过监视器看见她肩膀在抖”。
这种”波浪型合唱”并非偶然。歌迷会骨干小林透露,早在两个月前,各个城市的粉丝群就秘密策划了这个行动。他们通过语音软件反复排练和声分部,甚至绘制了鸟巢声场传播示意图,”我们测算过声音从下层看台传到舞台需要2.3秒,上层看台要3.8秒”。最令人动容的是《天黑黑》那段,当孙燕姿唱到”我爱上让我奋不顾身的一个人”时,全场突然转为清唱,没有伴奏的人声像透明的羽衣轻轻裹住舞台,导播间里好几个工作人员当场掉了眼泪。
“歌手被观众震撼到的时刻不多。”孙燕姿在长文里这样写道。她特别提到散场时的场景:乐队已经收工,提词器暗了下去,但看台上仍有成片的歌声在继续。保洁阿姨们拿着扫帚站在通道口,有人跟着轻轻哼唱《遇见》的副歌。这种感动不同于二十年前她第一次拿金曲奖时的兴奋,”那时候的眼泪是烫的,现在的眼泪是咸的”。
有细心的歌迷发现,当晚孙燕姿返场时换了双平底鞋。后来才知道,她原本准备的高跟鞋被雨水泡坏了——彩排时北京突然下雨,她坚持冒雨走完所有走位。这种固执很像2005年她在香港红馆连唱七场失声,却硬是靠打封闭完成演出的劲头。只是如今44岁的孙燕姿,会在长文里坦白承认”唱《绿光》最后一个高音时,我偷偷降了半个调”。
演出结束后三小时,场馆外的歌迷仍未散尽。有人举着2000年《天黑黑》时期的复古海报,有人抱着孩子来等签名。保安老张说,他见过无数演唱会散场,但很少见到艺人离开时摇下车窗哭成这样的,”她那个妆都花了,一直用手背擦眼睛,像个小姑娘似的”。这些细节后来都出现在孙燕姿凌晨发布的长文里,她说最舍不得删掉的是手机里一段观众席拍摄的视频,”镜头很晃,画质很差,但那些跑调的合唱声是最好的安可”。
现在想来,那个夜晚的魔力或许在于时间的错位。当《开始懂了》的旋律响起时,80后观众想起的是大学宿舍的劣质音响,90后记起的是KTV里告白失败的糗事,而00后可能正举着手机给爸妈直播。这些错位的时光在鸟巢的穹顶下交汇,最终变成孙燕姿口中”很一致的波浪”,而这恰恰是现场演出最珍贵的部分——你知道那些音符终将消散在夜空里,但当时当刻的震颤,会留在十万人的记忆里各自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