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艺术学院1994》动画首映 仁科谈配音心得

《艺术学院1994》动画首映 仁科谈配音心得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黄渤周冬雨给动画片配音时,他们在配什么?
“你听说了吗?黄渤要给动画片配音了!”最近北京电影圈的朋友见面总爱聊这个。6月19日北京首映礼上,当大银幕上出现黄渤配音的动画角色时,现场观众都乐了——那个操着青岛口音的”美术系老李”活脱脱就是黄渤本人的动画版。这部名为《艺术学院1994》的动画电影,光是配音名单就能让人惊掉下巴:董子健配男主角、白客演他死党、周冬雨是暗恋学长的音乐系女生,连贾樟柯都来客串了个总爱在画室门口抽烟的教授。
《艺术学院1994》动画首映 仁科谈配音心得-1
导演刘健蹲在放映厅最后一排,看着观众对某个笑点集体爆笑时,偷偷松了口气。这位留着板寸的南京人说起话来带着股执拗劲儿:”我做动画从来不是为了怀旧,1994年的艺术学院只是个壳子。”银幕上正在放美术生主角熬夜赶作业的片段,铅笔在素描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让现场不少美院毕业的观众直搓手指——他们太熟悉这种触感了。
沈黎晖作为出品人兼配音演员,首映式上穿得像个摇滚青年。他配音的角色是个总在琴房弹崔健的学长,这让他想起自己1994年组乐队时的地下室:”那会儿我们排练完就蹲在马路牙子上喝北冰洋,跟电影里那帮小子一模一样。”最逗的是五条人的仁科,他戴着牙套进录音棚,配到激动处差点把矫正器喷出来。”我年轻时在广州卖打口碟,电影里那个倒腾磁片的黄毛绝对偷看过我日记!”他边说边比划,台下笑倒一片。
《艺术学院1994》动画首映 仁科谈配音心得-2
影片里有场戏特别戳人:毕业展前夜,主角把画了一半的油画刮掉重来,颜料刀刮在画布上的声音像指甲挠黑板。董子健配音时在这个镜头前卡了七遍,他说每次重看都会想起中戏毕业大戏前自己撕剧本的晚上。而周冬雨配的音乐系女生总爱在琴房练《致爱丽丝》,”我小时候学钢琴最恨这首,现在倒觉得它像青春期的胎记”。这些细节堆叠起来,让整部片子散发着90年代特有的粗粝感。
有意思的是,虽然故事发生在美院,但全片最动人的段落却是段无声戏:暴雨天,几个主角挤在漏雨的宿舍里,有人用脸盆接水,有人拿毛巾堵窗缝,背景音只有雨声和偶尔的雷响。这段戏原本设计了大量对白,是贾樟柯建议改成默剧:”90年代的迷茫本来就是说不清的。”后来这段成了试映会观众票选最佳片段,有观众在问卷上写:”看他们手忙脚乱堵雨水的样子,像极了现在30多岁的我们对付生活的狼狈相。”
《艺术学院1994》动画首映 仁科谈配音心得-3
首映结束后的QA环节,有个戴棒球帽的男生抢到话筒:”导演为什么选择动画形式?真人演不是更省事吗?”刘健挠挠头:”你看过用油画颜料画的晨雾吗?那种半透明的质感,只有动画能实现。”他调出手机里的一张剧照——主角们躺在草坪上看云的镜头,确实像幅会动的印象派油画。这时沈黎晖突然插话:”就像有些青春里的情绪,只有动画才能画出它的毛边。”
散场时我注意到,最先离场的几位观众都走得特别慢。有个穿波点裙的姑娘在海报前停留了好久,后来她在微博写:”看到食堂打饭阿姨的动画形象时,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美院那个总给我多打一勺红烧肉的阿姨,她围裙上的油渍和电影里的一模一样。”或许这就是好动画的魔力,它能让记忆里的毛边都变成值得端详的风景。6月21日全国上映后,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人在漆黑的影院里,遇见自己青春的那个版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飞猪电影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ovie.toodiancao.com/11356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