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主角:民生话题新焦点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银幕亮起,那些被遗忘的皱纹正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老张头每天最大的娱乐就是坐在小区长椅上数过往的年轻人。他总说现在的电视剧里,像他这样的老头要么在催婚,要么在病床上说遗言,连句完整的台词都捞不着。这话听着心酸,但数据更残酷——中国2.8亿老年人,去年播出的电视剧里以他们为主角的不到3%。我们习惯在银幕上看年轻人谈恋爱、职场厮杀,却很少看见隔壁王阿姨偷偷报名老年大学油画班时眼里的光。
最近有部叫《出走的决心》的电影让我印象深刻。退休教师李兰花决定独自骑行去西藏,女儿把行李箱摔在她面前吼:”妈你六十了!”,老太太平静地叠着冲锋衣:”所以再不走就真来不及了。”镜头跟着她皱巴巴的手系鞋带,跟着她路上结识的丧偶老兵学搭帐篷,这些细节比任何老年保健品广告都真实。还有《我爱你!》里那对在养老院相遇的恋人,他们偷偷牵手时老人斑覆盖的手指都在发抖,这种炽烈让很多青春片相形见绌。
创作者们终于意识到,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不是”含饴弄孙”四个字就能打发的。《脐带》里患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突然认不出儿子,却记得年轻时没跳完的那支蒙古舞,儿子跟着她在草原上转圈那场戏,把传统孝道撕开了一道口子。更绝的是《大妈的世界》,王大妈发现女儿用大数据分析她的购物记录,下一集她就组建了”反算法联盟”,带着老姐妹用假动作迷惑社区团购的智能推荐系统——原来被当作”数字难民”的她们,早就在用幽默感对抗这个疯狂的时代。
不过有些作品还是太着急。要么把老人拍成苦情戏里的道具,比如某剧里接连遭遇癌症、被骗养老金、子女不孝三连击的刘奶奶;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搞什么退休总裁开游艇追初恋的悬浮剧情。真实的老年困境就像《老有所依》里那个细节:独生女在病房给父亲擦身,手机屏幕亮着上司发来的加班通知,老人默默把毛巾拧成了麻花。
这些故事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们抓住了那些褶皱里的生命力。看《老闺蜜》里五个老太太组团追星时,你会发现她们讨论爱豆的表情和少女没区别;《我的后半生》里丧偶的周老师学油画,第一次画出立体苹果时,她举着调色板在客厅转圈的样子,比什么”活到老学到老”的口号生动一百倍。这些镜头在告诉我们:衰老不是持续降级的过程,而是不断打开新副本的冒险。
现在的问题是,这类作品还太少。电视台宁愿重复播放第20遍宫斗剧,也不敢给《妈妈!》里那个带着痴呆女儿旅行的85岁老太太多排片。其实观众早用遥控器投票了——《老家伙》讲三个退休老头创业种有机蔬菜,大结局收视率碾压同期偶像剧。当我们嘲笑大妈们占领广场时,可曾想过也许是因为电影院没给她们留位置?
有养老院把《我爱你!》设为每周放映影片,护工说每次放到两位老人偷偷约会那段,轮椅上的爷爷奶奶们手指会无意识敲打扶手。这个画面或许能点醒我们:那些皱纹里藏着的,从来都不只是岁月的沟壑,还有等待被讲述的汹涌故事。下次在小区看见遛弯的老人,不妨想想——如果他们有机会对镜头说话,会怎样讲述自己未被看见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