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凯深情谈五年平遥行:年年新体验,初心不改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九月的平遥已初现秋意,夜幕下的古城墙被灯光勾勒出千年轮廓。九月二十四日晚,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在具有独特氛围的平遥露天剧场正式拉开帷幕。星光与灯光交织的舞台上,一位年轻电影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王俊凯作为“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评审出席开幕式并登台发言。
这已是他第五次踏上平遥这片电影热土。从初次亮相时的青涩到如今的从容,王俊凯在平遥的五年见证了他作为电影人的成长轨迹。回顾这段历程,他不无感慨地细数身份的变化:从最初的评委身份,到担任特约策展人,再到本届的荣誉评审,每一次转变都代表着行业对他认知的深化和能力的认可。这种身份的流动性,恰如电影艺术本身——始终处于动态的创造与再创造之中。
“每一年都带来了全新而充满挑战的体验。”王俊凯在发言中这样描述他与平遥电影展的特殊缘分。这句话背后,是一个青年演员在电影艺术道路上的真实感悟。在电影产业面临诸多变革与挑战的当下,平遥电影展始终保持着对电影本体的坚守与探索。而王俊凯所说的“多元碰撞”,不仅指向不同电影流派、风格的交汇,也涵盖了不同代际电影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这种碰撞产生的火花,成为他艺术道路上持续获得的启发源泉。
作为“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的评审,王俊凯肩负着特别的使命。这一荣誉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罗西里尼命名,旨在表彰那些秉承现实主义精神,关注人类处境的优秀电影作品。在接下来的七天里,他将与其他评审一起,审视入围该单元的影片,从电影语言、叙事创新到人文关怀等多个维度进行专业评判。对此,他承诺将尽职履责,与电影前辈们一同聚焦电影艺术的本体价值。
在电影产业格局急剧变化的今天,平遥电影展始终坚持其独特的定位——既是中国电影与世界对话的窗口,也是新生代电影人成长的沃土。王俊凯的连续参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影展对这一理念的践行。从观众到参与者,从学习者到贡献者,他的轨迹折射出平遥电影展作为平台所能提供的多种可能性。
发言中,王俊凯特别感谢了贾樟柯导演的再次邀请。作为平遥电影展的创始人,贾樟柯以其对电影艺术的执着和对年轻电影人的支持而闻名。这种代际之间的传承与协作,恰是电影艺术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王俊凯对接下来七天影展活动的期待,不仅是对密集观影、交流的期待,更是对电影作为集体体验的珍视——在黑暗的放映厅里,素不相识的人们因银幕上的光影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这种魔力始终是电影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随着电影展的进行,平遥古城再次成为电影爱好者的朝圣地。大街小巷里,关于电影的讨论不绝于耳;放映厅内外,思想的交锋持续进行。在这个特殊的时空里,电影超越了娱乐的范畴,成为人们理解世界、认识自我的媒介。而像王俊凯这样的年轻电影人,正通过参与这样的专业活动,不断拓展自己对电影艺术的认知边界,同时也为电影界注入新的视角与活力。
未来七天,平遥将沉浸在电影的海洋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影片将在这里与观众见面,电影人将就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展开对话。作为评审之一的王俊凯,将在密集的观影、讨论和评选工作中,践行他对电影艺术的承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关于电影价值的生动实践——在商业逻辑日益主导的行业环境下,重新确认那些使电影成为独特艺术形式的本真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