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星空1》首映 檀健次力荐电影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十月一日,一部名为《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的动画影片将在全国范围内与观众见面。这部作品在九月二十九日于北京举行的首映礼上,已经向部分嘉宾和媒体揭开了其神秘面纱。影片的核心聚焦于三国时期那位极具争议性与魅力的枭雄——曹操,尤其着重刻画了他生命中几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讨伐董卓、迎接汉献帝以及决定北方格局的官渡之战。然而,这部动画的野心显然不止于叙述一段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它试图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与一千多年前的曹操一同进行一场深刻的哲学思辨,去探寻“我从哪里来?我的使命是什么?我是天上哪颗星?”这样的终极命题。
影片的幕后灵魂人物,是著名学者易中天。他此次身兼编剧与监制二职,将其多年来对三国历史的独到见解灌注于动画的叙事之中。在首映礼现场,易中天先生展现出令人敬佩的担当与谦逊。他将影片可能存在的任何不足之处都揽于自身,反复强调若有任何问题,责任全在于他一人;与此同时,他却将所有的功劳与赞誉毫不吝啬地给予了整个创作团队。从导演、配音演员到动画制作、音乐、特效等各个部门,他都一一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种对团队劳动的尊重与保护,体现了一位文化长者的风范。导演工作由于孟和袁原共同承担,而陈浩则作为联合导演及配音导演,为影片的声音世界保驾护航。
谈到声音,曹操的配音人选无疑是影片的一大看点,最终这一重任落在了青年演员檀健次的肩上。配音导演陈浩在首映礼上详细揭秘了选择檀健次的三重考量。首先,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檀健次是一位专业的演员,而非单纯的配音艺人。陈浩强调,演员对于角色的内心世界、情感起伏以及行为动机有着更为深刻和细腻的理解与诠释能力,这能使得配音不仅仅是声音的呈现,更是表演的延伸,是灵魂的注入。其次,影片中的曹操正值三十五岁的壮年时期,这是他雄心勃发、锐意进取的关键阶段,而檀健次的实际年龄恰好与角色高度契合,这有助于他更好地捕捉和表达人物在那个特定年龄层所应有的精神状态与生命张力。最后,是声音特质的高度匹配。影片希望曹操的声音是中低音的,需要带有一定的沧桑感和力量感,即所谓的“糙度”,但不能过于粗犷而失了细腻的情感表达。檀健次的声线被认为完美地符合了这一要求,能够游刃有余地展现曹操作为一代雄主的霸气和作为普通人的复杂情感。
虽然因工作安排未能亲临首映现场,檀健次也通过视频与现场的观众进行了交流。他透露,他所塑造的曹操形象,或许会与大众基于《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形成的传统认知有所不同。他致力于呈现的,是一个“足够立体、足够有人味儿”的曹操,力图剥离后世附加的神化或妖魔化标签,还原其作为“人”的本来面目——有理想抱负,有挣扎彷徨,有铁腕决断,亦有不为人知的柔软。他期望通过这样的演绎,能够激发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去“爱上三国、爱上历史,爱上华夏璀璨的文化星空”。这恰好与影片试图通过个体命运折射宏大历史星空的立意不谋而合。
影片的首映也吸引了不少文化界人士前来观摩。演员祖峰在观影后分享了他的感悟,他幽默地从袁绍身上得出了“做人不能太讲究”的体会,或许意指袁绍因过于注重形式而错失良机。同时,他还以影片中汉献帝与曹操之间存在的误会为例,引申到现实生活,建议人们应当勇于面对并主动去化解人际关系中的误解。另一位备受瞩目的嘉宾,法学教授罗翔,则从更哲学的角度分享了他的观感。他感慨于历史长河中,每个人物似乎都背负着各自的使命前行。他引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来抒发个体在浩瀚宇宙与绵长历史面前的渺小之感。但他同时指出,正是理想,能够让人超越有限的生命,连接过去与未来。随后,他以另一句曹操的诗文“青青子�襟,悠悠我心”来表达对那种跨越时空的理想主义的敬意,仿佛与影片中追寻“我是天上哪颗星”的主题形成了一种跨越千年的呼应。
从目前已披露的信息来看,《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并非一部简单重复三国故事的常规动画。它融合了易中天的史观解读、于孟和袁原的视觉执导、陈浩的声音把控,以及檀健次等人对历史人物的现代诠释。它试图打破时间的壁垒,让一位古代英雄的困惑与抉择与今天的观众产生共鸣。影片以“星空”为喻,既指向了那个群星闪耀、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暗示了每个个体在命运长河中寻找自身坐标的永恒命题。当动画这种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形式,遇上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再注入深刻的哲学思考,它或许真的能如主创所期望的那样,为观众点亮一片属于华夏历史的璀璨星空,引导人们去重新审视那些熟悉的名字背后,所蕴含的普遍人性与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