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平米AI虚拟影视基地:中国电影工业化新征程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在浙江德清,一座占地10万平方米的AI虚拟影视基地于2025年7月14日正式投入运营。从2021年6月项目启动,到2022年7月奠基,历时1476天建设完成,博采传媒打造的这座基地标志着中国在虚拟制片领域迈入全球领先行列。基地内设五座LED虚拟影棚、两座实时预演棚及全流程配套设施,其中更包括全球最大的单体LED虚拟影棚——直径达50米,采用270°环幕设计,由26600块LED屏幕构成,总像素高达6亿。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基地首创了水下全包裹LED虚拟影棚,实现了水戏拍摄的实时合成与零后期处理,彻底改变了传统水戏拍摄依赖后期特效的复杂流程。
在技术系统方面,博采构建了以“双引擎”为核心的虚拟制片架构。其Versatile System覆盖从创意到成片的全部流程,包括Kmoke AI剧本创作与智能拆解平台、Previz Studio实时预演系统、Techviz技术预演模块、Versatile Stage拍摄系统以及UB数字资产平台。该资产平台已积累超过15万个高质量数字资产,并支持AI图像检索与智能匹配,显著缩短了场景搭建与资源调用的时间。另一核心引擎“墨客AI智能体”则整合了自研及多种大语言模型,能够基于专业制作逻辑实现“原子级创作”,例如为角色独立建模、定义性格动机并支持动态调整。值得注意的是,该AI系统主要面向专业创作者提供辅助支持,而非直接替代人工创作,其目标是通过智能化工具提升效率、释放创意潜能。
除了硬件与软件的突破,博采在产业生态构建方面也展现出战略眼光。杭州银行为采用博采虚拟制片系统的制作方提供了10亿元专项金融支持,降低了创新技术应用的资金门槛。国际合作方面,韩国顶尖物理特效公司动念达已正式入驻基地,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也在此设立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行业培养下一代技术创作人才。目前已签约的项目包括电影《司徒美堂》《追梦者》、电视剧《我爱的那些人》以及历史文化巨制《资治通鉴》,显示出市场对这一新型制作模式的高度认可。
这一系统的行业价值得到了国内外顶尖专家的积极评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鲍德熹指出,博采在LED黑色显像、摩尔纹消除和相机追踪等环节解决了世界级技术难题,其综合完成度在全球范围内也属罕见。电影《封神》的摄影指导王昱认为,虚拟制片技术可大幅减少物理置景的需求,从而压缩制作周期与成本。而曾执导《我的阿勒泰》的摄影指导刘懿增则强调,该技术使极端天气或高危戏份的拍摄变得可行且安全。好莱坞艺术指导John Kretschmer表示,博采所代表的是一种系统性革新,其整体架构已超越当前好莱坞的主流模式。韩国导演姜帝圭更断言,AI与虚拟制作是未来五年决定各国影视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在试运营阶段,该基地自2024年10月以来已累计完成近1000分钟影视剧内容的拍摄,验证了其技术流程的可靠性与高效性。博采传媒CEO李炼强调,该企业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彻底工业化、智能化的流程设计,“减少人为不确定因素,提高效率,释放创作自由”。面对AI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他提出“莫问外境,守住心灯;莫问虚名,躬身深耕;莫问结果,但修因果”的理念,倡导从业者聚焦创作本身的价值与尊严。
博采AI虚拟影视基地的建立,不仅是一座物理空间的落成,更代表中国影视工业在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中迈出关键一步。通过整合领先的硬件设施、自研软件系统、产业合作与金融支持,它构建起一个覆盖创意开发、前期预演、实拍制作与资产管理的完整生态,正在推动整个行业走向更高效、更自由、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