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本世纪最佳战争片,口碑炸裂!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海豹突击队住进伊拉克平民家:这部新片把战争拍出了毛骨悚然的真实感
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在电影院看得这么坐立不安了。亚历克斯·加兰的新片《战争》开场十分钟,那种黏腻的压迫感就顺着脊梁骨爬上来——几个全副武装的海豹突击队员,正挨家挨户检查伊拉克民居。枪管扫过儿童卧室的粉色墙纸,军靴踩碎客厅地板上没收拾的塑料玩具,这种违和感比任何爆炸场面都让人头皮发麻。
这片子最狠的地方在于,它把战争拍成了邻居家的日常。查尔斯·梅尔顿饰演的士官长带着小队住进一户伊拉克中产家庭,美其名曰”建立信任”,实际是把别人家二楼改造成了军事哨站。镜头常常突然切到这家人的视角:你在厨房煮饭,抬头就看见三个美国大兵在你家阳台架机枪;孩子写作业的桌子下面,堆着整箱的手雷。这种诡异的”同居”关系,比战场上的子弹横飞更让人窒息。
加兰这次完全扔掉了《美国内战》里那些科幻噱头。有个长镜头我记到现在:士兵们例行巡逻回来,浑身是汗地瘫在客厅沙发上,这家的男主人默默递来冰镇可乐。所有人都在假装这是次普通做客,直到镜头慢慢移到士兵始终没松开的扳机手指,和男主人袖口里隐约的绷带血迹。这种克制的暴力暗示,比直接拍枪战高明太多。
演员们真是豁出去了。约瑟夫·奎恩演的那个新兵,有场戏是他被迫在院子里和这家小孩踢足球——穿着全套作战服,枪带勒得脖子发红,还要勉强笑着接住小孩传过来的球。镜头怼在他脸上,你能清楚看见他嘴角在笑,眼神却死得像块石头。威尔·保尔特更绝,他演的老兵总在深夜溜去厨房,不是偷吃东西,而是反复检查这家人的橱柜有没有藏武器,把盐罐子拧开又拧上。
媒体说这片能比肩《拯救大兵瑞恩》,我觉得不太准确。斯皮尔伯格讲的是战争中的英雄主义,加兰拍的是战争中的荒诞感。比如有个情节,士兵们发现这家女儿在偷偷画他们的速写,画得惟妙惟肖。所有人第一反应不是感动,而是立刻召开战术会议——她观察得太仔细了,会不会是间谍?这种被迫的猜疑,把人性一点点磨没的过程,看得人心里发凉。
最震撼的是电影对声音的处理。没有配乐,只有空调的嗡嗡声、远处偶尔的爆炸、还有士兵们永远在调试的无线电杂音。有场夜戏,整队人突然在半夜全员惊醒,因为听见了玻璃碎裂声。结果镜头一转,是这家女主人不小心打翻了水杯。所有人松口气的瞬间,无线电突然传来其他哨所遇袭的消息——那一刻的错愕,比任何战争大场面都刺骨。
现在明白为什么烂番茄观众打分能到96%了。这电影像把钝刀子,慢慢割开所谓”正义战争”的漂亮包装,让你看见里面发霉的真相。当士兵和平民被迫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所有冠冕堂皇的口号都变成了厨房里尴尬的沉默。看完散场时,听见后排有人在吸鼻子,银幕上最后定格的画面,是那户伊拉克人家门廊上轻轻摇晃的秋千,而镜头角落里,半截带血的绷带正在沙尘里慢慢被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