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朱一龙母校重聚!共襄北电“学院奖”盛典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黄渤朱一龙同获北电”学院奖”:金字塔上的名字与电影人的传承
6月12日这天,北京电影学院校园里那座标志性的金字塔前人头攒动。第四届”学院奖”颁奖典礼正在这里举行,黄渤和朱一龙两位演员同时获得了”电影表演奖”。这个奖项的特殊之处在于,获奖者的名字会被篆刻在北电校园那座著名的金字塔上,成为学院历史的一部分。
黄渤凭借在《涉过愤怒的海》中饰演的”老金”一角获奖。这个角色是个为女儿复仇的父亲,黄渤在片中贡献了极具爆发力的表演。特别是那场在海边崩溃大哭的戏份,让不少观众直呼”看得心都碎了”。而朱一龙则是以《河边的错误》中的刑警队长”马哲”一角获奖。他在片中把一个逐渐被案件逼疯的警察演得入木三分,那种从理性到疯狂的转变过程让人不寒而栗。
领奖台上,黄渤说起了一段往事。当年他还是北电学生的时候,每天清晨都会跑到这座金字塔前练晨功。”那时候就听学长们说,对着金字塔喊话会有回声,但得等很多年才能听到。”说到这里他笑了笑,”今天站在这儿,我想我终于听到回声了。”台下的校友们都会心一笑,大家都知道这个”回声”指的是什么——是付出终有回报,是坚持终被认可。
朱一龙的感言则带着年轻一代电影人的朝气。他把金字塔称作”能量塔”,说每次回到母校看到这座建筑,都能感受到一种特别的能量。”这座塔上刻着那么多前辈的名字,他们把自己的热爱和理想都留在了这里。现在我的名字也能刻上去,我希望自己也能把这份能量传递下去。”说这话时,他特意回头看了看身后金字塔上密密麻麻的名字,眼神里满是敬意。
这座金字塔对北电人来说确实意义非凡。从1992年首届”学院奖”开始,获奖者的名字就会被刻在上面。当年张艺谋、陈凯歌这些如今的大导演都曾是获奖者,他们的名字至今仍清晰可见。后来奖项停办了一段时间,直到2019年才重新启动评选。可以说,这座金字塔就是一部活的北电历史,记录着中国电影人的成长轨迹。
黄渤在《涉过愤怒的海》里的表演确实值得这个奖。记得片中有一场戏,他饰演的老金得知女儿死讯后,整个人像被抽空了灵魂一样瘫坐在沙滩上。没有大哭大叫,就那么呆坐着,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可就是这种克制的表演,反而让观众更能感受到一个父亲内心撕裂般的痛苦。而朱一龙在《河边的错误》里也贡献了突破性的演出。特别是影片后半段,他饰演的马哲逐渐被案件逼入绝境,那种精神崩溃的过程被他演绎得极具说服力。有一场在河边追凶的戏,他在雨中狂奔,脸上的表情从坚定到迷茫再到疯狂,层次分明得让人拍案叫绝。
颁奖礼结束后,两位获奖者特意在金字塔前合影。黄渤指着上面某个位置对朱一龙说:”看,我们的名字就要刻在那儿了。”朱一龙点点头,轻声说:”以后每次回学校,都得来看看。”这一幕被现场记者拍了下来,照片里两人站在金字塔前,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他们身上,仿佛真的有种传承的意味。
说起来,”学院奖”的评选标准一直很严格。它不看重票房和流量,只看重表演本身的艺术价值。评委会由北电的教授和业内专家组成,他们要从专业角度评判演员是否真正推动了角色的塑造和故事的表达。黄渤和朱一龙能获奖,说明他们的表演确实得到了学院派的认可。
离开时,记者听到有学生在议论:”以后我们也要努力,争取让自己的名字刻上去。”这话说得轻,但分量很重。或许这就是”学院奖”最大的意义——它不仅是对过去成就的表彰,更是对未来电影人的激励。就像黄渤说的”回声”,就像朱一龙说的”能量”,这座金字塔会一直矗立在那里,见证一代又一代电影人的梦想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