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力量:五部多元新片引瞩目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香港电影新力量在上海冒头了,这五部新片有点意思
6月18号那天,上海突然热闹起来了。不是明星走红毯那种热闹,而是1905电影网搞的”香港电影新力量项目推介”活动,把五部香港新导演的片子端到了台面上。说实话,这种活动见得多了,但这次还真有点不一样——不是那种假大空的行业论坛,台上台下聊的都是实打实的拍片难题和市场算计。
先说说最扎眼的《红棉路》。导演简君晋带着监制严嘉念来的,这片子光听名字就带着股市井味儿。他们聊到取景地在深水埗老区,镜头跟着几个底层小人物打转,说是要拍出”香港折叠”的感觉。现场有人问会不会太沉重,简君晋倒实在:”现在香港观众就吃这套真实的痛感,你看《年少日记》去年票房怎么爆的?”严嘉念在旁边补刀,说这片子剪了三个版本,准备按不同市场投放,内地版把某些敏感场景处理得更隐晦——你看,还没上映就已经在琢磨怎么过审了。
《怒火冲锋》的导演施柏林是个生面孔,但说起话来老练得很。这片子藏着掖着没明说类型,可看现场放的片花,满屏都是街头飙车和近身肉搏。有意思的是施柏林提到动作设计,说现在香港动作片陷入死循环:”要么学韩国写实暴力,要么学好莱坞特效轰炸,我们想找回成龙时代那种幽默感打斗。”台下博纳的蒋德富突然插话,说可以考虑找内地武行合作,现在横店那边培养的新人便宜又好用——这话说得赤裸,可确实是实话。
最意外的是动画片《屎捞人 – 在路途上》。监制蔡仲梁拿着个屎造型的玩偶上台,全场都笑了。可等片花放出来,画风突然变调——用黏土动画讲香港流浪汉的故事,那些脏兮兮的角色居然看得人鼻子发酸。蔡仲梁说他们参考了《玛丽和马克思》,但把场景全换成香港天桥底和茶餐厅后巷。”动画不是儿童专利,我们要做香港版的《我在伊朗长大》”这话说得掷地有声。爱奇艺的亚宁当场就问了流媒体版权的事,看来平台方比院线更看好这片子。
恐怖片《捉伊人》是关文轩带来的,这导演说话慢条斯理,可放出来的片段能把人吓出冷汗。他特别讲到在香港拍鬼片的难处:”现在不能真搞迷信那套,我们就玩心理恐怖。片中那个老旧屋邨的走廊场景,其实是用内地LED墙技术拍的,比实景省了三分之二成本。”台下几个内地制片人马上交换名片,这种省钱法子谁不爱听?
压轴的《狱儿日记》玩得更野。导演叶正恒是刘国昌带出来的徒弟,片子讲少年监狱里的故事。现场放的片段里有个长镜头绝了——跟着犯人从放风操场一直拍到厕所隔间,整整七分钟一镜到底。叶正恒揭秘说这个镜头NG了27次,最后是用深圳产的稳定器才搞定。刘国昌在旁边补充:”香港导演现在要学内地技术,我们器材租赁太贵了。”
问答环节比正片还精彩。有投资人直接问《红棉路》怎么回本,简君晋算账说香港本土能收800万港币就算胜利,主要指望内地流媒体和海外电影节。施柏林更狠,说《怒火冲锋》已经谈好了汽车品牌植入,光赞助费就覆盖三分之一成本。最实在的是蔡仲梁,承认《屎捞人》肯定亏钱,但能拿奖就是赚到——这话把全场都逗笑了。
几个导师说话也够直白。蒋德富说博纳现在专投”能过审的港味片”,亚宁则提醒年轻导演注意内地短视频营销的玩法。最狠的是陈茂贤,他当场吐槽《捉伊人》的惊吓点太老套:”内地观众现在被《咒》这种片子养刁了胃口,你们得玩点新花样。”
说到底,这场推介会最让人感触的不是项目多牛逼,而是香港年轻导演们那种”既要又要”的生存智慧。他们清楚知道本土市场养不活电影了,可又不想完全跪着赚钱。像《狱儿日记》里那个一镜到底的监狱镜头,既炫了技又省了钱,还避开了敏感场景——这种拧巴又精明的创作状态,可能就是新港片的真实模样吧。政策扶持什么的都是后话,眼下最重要的是,这批新人至少没丢掉香港电影那股子”执输行头惨过败家”的狠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