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满十四岁》立项: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未满十四岁》:当检察官怀孕待产时,丈夫却被拘留
最近在国家电影局2024年5月的备案公示里,一部叫《未满十四岁》的电影引起了我的注意。这片名就够扎眼的,更特别的是它背后的制作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这可不是一般的商业片,而是带着明确社会议题的司法题材作品。
编剧陈夏露这次还兼任导演,和万迪一起执导。故事的主角梁雯月是个挺有意思的人物设定——长阳市阳东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还是个员额检察官。说白了,就是专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检察官。但剧情可不止这么简单,这位女检察官怀孕待产的时候,她当律师的丈夫突然因为卷入刑事案件被拘留了。
想想这场景:挺着大肚子的检察官,一边要应付孕期的不适,一边要为自己丈夫搜集无罪证据。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她还不得不深入介入一桩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这剧情张力一下子就上来了——她得在职业使命和个人情感之间找平衡,还得面对”法理”和”人情”的撕扯。
从备案信息看,这片子明显是要聚焦未成年人犯罪这个敏感话题。现在社会上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讨论特别多,尤其是那些恶性案件,总有人问”年龄小就能免责吗?”电影通过一个怀孕检察官的视角来切入,确实挺巧妙的——她既是个执法者,又即将成为母亲,这种双重身份带来的矛盾感应该会很有看头。
最高检影视中心出品的片子,质量一般都有保障。他们之前做的《人民的名义》火得一塌糊涂,这次把镜头对准未成年人犯罪,估计又会引发不少讨论。特别是现在法律界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争论不断,这片子很可能成为舆论焦点。
我特别好奇的是,电影会怎么处理”未满十四岁”这个关键点。按照我国刑法,十四岁是个分水岭,不满十四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但现实中,有些案件确实让人揪心。电影里的梁雯月在办理这类案件时,会不会因为自己怀孕而对这些未成年犯罪者产生特殊的共情?她又会怎么看待自己丈夫卷入的刑事案件?这些矛盾点光是想想就觉得戏剧冲突十足。
备案信息里没提具体上映时间,但既然已经立项了,估计明年就能看到。到时候很可能会像《少年的你》那样,既引发对青少年成长的思考,又带出司法体系如何应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讨论。特别是现在校园暴力、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关注,这片子来得正是时候。
说实话,我挺期待看梁雯月这个角色怎么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之间周旋。一个每天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检察官,突然发现自己丈夫可能涉嫌犯罪,这种身份转换带来的心理冲击,演好了会特别打动人。再加上她怀孕这个设定,估计电影里会有不少情感爆发的戏码。
从制作背景来看,最高检影视中心主导的片子一般不会太夸张,应该会基于真实案例做艺术加工。这意味着我们可能会在电影里看到一些现实中存在的法律困境,比如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难题。
这片子的片名《未满十四岁》本身就带着很强的议题性,直接点出了未成年人犯罪中最受争议的年龄界限。不知道电影最终会呈现什么样的立场,是会更强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是会探讨对恶性犯罪是否应该突破年龄限制。无论是哪种取向,都注定会引发热烈讨论。
备案信息里没透露具体是哪个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但结合主角丈夫被拘留这条线,说不定电影会把两个案子交织在一起,让女主角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某些出人意料的关联。这种叙事结构如果处理得好,会很有张力。
总的来说,《未满十四岁》看起来不像是那种简单的犯罪剧情片,而是要通过一个女检察官的特殊经历,带出未成年人犯罪这个复杂社会问题。怀孕待产的检察官、被拘留的律师丈夫、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这几条线拧在一起,应该能碰撞出不少火花。等电影上映了,我们就能看到编剧兼导演的陈夏露到底要怎么讲这个敏感又重要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