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北上》:情感,年代剧的灵魂

《北上》:情感,年代剧的灵魂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运河边上的烟火人生:《北上》里的时代褶皱与人间温度
最近有部叫《北上》的电视剧挺有意思。它不是那种让你一边刷手机一边看的背景音,而是能让人把遥控器放下来,盯着屏幕琢磨点什么的戏。开篇那个长镜头就够绝的——运河边上,三辈人六个家庭像走马灯似的轮番登场,晾衣服的竹竿碰着隔壁的窗棂,小贩的叫卖声混着孩子的哭闹,活脱脱把九十年代的市井烟火气给端到你眼前。
《北上》:情感,年代剧的灵魂-1
梁海泓这个角色特别戳人。大半夜蹲在货车驾驶室里啃冷馒头,就着矿泉水咽下去的时候,喉结一动一动的。他学开大车不光是为还债,更像个被生活逼到墙角的普通人突然摸到了砖缝——原来这墙能爬过去。有场戏是他第一次独立跑长途,后视镜里老婆孩子变成小黑点了还舍不得移开眼,结果差点蹭到隔离带,手忙脚乱打方向盘的样子,可比那些西装革履的职场剧真实多了。
李燕和她婆婆的对手戏简直能让人血压升高。老太太非让怀孕的儿媳妇跪着擦地板,说是”去晦气”,李燕突然把抹布摔进水盆,”哗啦”一声溅得满屋水花。这场爆发戏妙就妙在没搞什么大道理,她就红着眼睛吼了句:”我肚子里这个要是闺女,是不是生下来就得给您当丫鬟?”这话像面镜子,照见多少家庭里那些没撕开的脓包。
说到年代感,《北上》玩得挺聪明。不是简单堆砌老物件,而是让时代成为隐形的第七个主角。你能看见主角们围着小霸王学习机研究怎么插卡带,也能看见他们站在运河新修的观光栈道上刷二维码。最绝的是那条沉船线索,爷爷辈当传说讲,父辈当事故查,到孙子这代成了文旅开发项目,三代人对着同段河道各怀心思,运河的水就这么淌过了百年。
现在好多青春剧爱把”奋斗”拍成开金手指,《北上》偏不。谢小满创业那段看得人又哭又笑——在直播间卖运河文创帆布包,结果被网友吐槽”土得掉渣”,她愣是把差评打印出来贴满墙,改设计改到凌晨三点。后来有场戏是她蹲在仓库里数库存,听见手机提示音以为是订单,结果只是外卖优惠券,那个瞬间垮下去的肩膀,比什么豪言壮语都真实。
九叔公这个角色是点睛之笔。老船工总爱在傍晚对着运河拉二胡,有年轻人笑话他”老古董”,他就眯着眼说:”你们手机里那个摇一摇,有我这弦上三百年的运河号子好听?”后来拆迁队来量他家老屋,老头突然掏出本发黄的河工日志,上面记着从光绪年间到现在的水位变化。那一刻你会觉得,所谓传统与现代的拉扯,不就是新旧两代人各自攥着半本密码在较劲么?
这片子最狠的是把”北上”这个词拆开了揉碎了给你看。不单是地理上的迁徙,更像是种精神上的洄游。马小跳去北京当快递员,第一次进写字楼送咖啡紧张得同手同脚,后来有天他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能分清楚拿铁和馥芮白的区别了。这种细小的成长瞬间,比什么逆袭戏码都有力量。
看完《北上》总会想起里面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运河闸口。开闸时轰轰烈烈,关闸时静水流深,多像我们这代人的处境——被时代的浪潮推着走,又得在湍流里找到自己的航向。它没说教,就给你看那些普通人在大时代里扑腾的水花,可偏偏这些水花映出的,全是咱们自己的影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飞猪电影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ovie.toodiancao.com/10812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