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映:《荣耀》揭秘退役军人精神传承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兵人的故事搬上银幕:这部电影让退役军人看得热泪盈眶
“爸,你当年为什么要去当兵?”银幕上,少年李洛的问题让不少观众心头一颤。4月26日即将上映的《荣耀》用三条交织的故事线,把退役军人这个特殊群体的酸甜苦辣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导演常晓阳这次玩了个”三线并行”的叙事手法。第一条线跟着杜超走,这个退伍老兵在城里搞了个兵创基地,整天为场地租金发愁,手下还带着十几个同样退伍的兄弟。有场戏特别戳心,杜超蹲在基地门口抽烟,看着墙上”退伍不褪色”的标语发呆,电话那头房东又在催租金。第二条线是少年李洛的故事,这孩子一开始特别不理解当兵的父亲,直到偶然翻出父亲的老照片和日记,才开始慢慢懂得军人的选择。第三条线最催泪,讲的是几个老兵跨越千里寻找战友李大伟父亲遗骨的故事,那志东演的老兵在沙漠里捧着战友遗物痛哭的镜头,试映时让不少退役军人当场抹眼泪。
这片子为啥能打动这么多当兵的人?主演李健说,为了演好杜超这个角色,他跟着剧组在退役军人创业基地蹲了整整两个月。”那些退伍兵说起创业的难处,最常说的不是资金问题,而是老百姓不把我们当普通人看。”李健在采访中提到,有个退伍兵开了家保安公司,客户总觉得退伍军人太死板,这让他特别委屈。这些真实的细节都被写进了剧本里。
特别出演的黄晓娟在片子里演杜超的母亲,有场戏是她偷偷把存折塞进儿子口袋。老太太说:”这角色让我想起我那个当兵的外甥,退伍后开饭馆赔了钱,整整半年不敢回家。”监制黄埔开疆透露,剧本前后改了18稿,光采访的退伍军人就有两百多个,”有个参加过抗洪的老兵说,最难受的不是抢险时累到吐血,而是退伍后找工作,人家问他除了站岗你还会啥”。
这片子的幕后故事也挺有意思。出品人陈锋伟自己就是军迷,他说最初想做这个题材,是因为看到一组数据:全国每年有几十万军人退役,但关于他们的影视作品少得可怜。为了找投资,他带着团队跑了十几个城市,”有次在郑州,我们给一个企业家放粗剪片段,放到杜超在雨中对着军旗敬礼那段,那个老板当场就签了支票”。
现在电影还没正式上映,退役军人圈子里已经炸开锅了。有个退伍兵群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4月26日,带上你的退伍证,咱们电影院集合。”不少地方的退伍军人事务局都表示要组织集体观影。有个参加过汶川救灾的老兵在提前看片会后说:”终于有人把我们退伍后的迷茫和坚持拍出来了,这片子该叫我们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这片子吸引的不光是当过兵的人。有年轻观众看完预告片就说:”原来退伍军人找工作也会被嫌弃学历低啊?我一直以为他们转业都是当公务员呢。”导演常晓阳说,这正是他们想达到的效果——”让老百姓看到军人脱下军装后的真实人生”。
眼下电影热度持续攀升,抖音上”最值得期待的当兵人电影”话题播放量已经破亿。有业内人士预测,这可能是继《战狼》之后又一部现象级军事题材作品。不过制片方倒是挺冷静,陈锋伟说:”我们不想搞什么英雄主义,就想老老实实讲好这群人的故事。他们保家卫国时是英雄,回归平凡生活后依然是好汉。”
说到这儿,想起片中杜超有句台词:”当兵时最怕对不起这身军装,退伍后最怕对不起当过兵的人。”这话糙理不糙,或许正是这部电影最想传达的东西。4月26日,电影院见分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