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林火山》戛纳亮相引争议,观众媒体“难解其意”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以下是按照您要求撰写的口语化长文,共约1200字)
—
麦浚龙那部折腾了快十年的《风林火山》终于在戛纳亮了相。说实话,这片子从开拍那天起就透着股邪乎劲儿——你见过用三百吨人造雪把香港埋成西伯利亚的吗?梁家辉穿着貂皮大衣站在铜锣湾漫天飞雪里的剧照刚流出来那会儿,香港论坛直接炸了锅,有人说这是要拍港版《权力的游戏》,也有人骂麦浚龙烧钱烧昏了头。现在看完首映场的老外影评人估计也懵着呢,有人捧着咖啡在电影宫门口直挠头:”所以古天乐到底为啥要炸那栋楼?”
这片子的来头确实不小。2017年杀青时号称烧掉4个亿港币,光是搭那个永远飘雪的香港就够买下半座太平山。美术组的人后来爆料,他们往片场运的人造雪能填满两个标准泳池,高圆圆有场戏在”雪地”里走了二十多遍,呢子大衣全被化掉的雪水浸透了。麦浚龙这个偏执狂连垃圾桶都要亲自挑,说是”末日感的金属反光必须带点机油渍”。你从那些外媒拍的首映红毯图就能看出来,银幕上的香港像是被扔进了工业粉碎机——霓虹灯管插在积雪里,青马大桥的钢索上挂着冰棱,连黑帮火拼射出的子弹都带着寒气。
剧情说起来挺像豪门恩怨连续剧:制药大亨突然嗝屁,梁家辉演的二叔和古天乐演的小儿子开始抢家产,中间冒出个穿红裙子的高圆圆,举着把左轮手枪在冷冻仓库里转圈圈。但真坐进放映厅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开场半小时我就看傻了——梁家辉对着具冻成冰雕的尸体念莎士比亚,古天乐养的机械狗突然开始播放上世纪粤剧,金城武他哥(金城文)客串的殡葬师居然在给死人化妆时唱儿歌。前排的法国记者从第二小时开始频繁看表,等到那个长达七分钟的雪地摩托车追逐戏时,隔壁座的大叔已经打起了呼噜。
不过你要说这片子是烂片,那些视觉疯子肯定第一个跳脚。《每日银幕》的毒舌影评人都承认:”每个定格画面都能当赛博朋克教科书”。我印象最深的是九龙城寨那场戏,生锈的铁皮屋檐下吊着几百盏血红色灯笼,古天乐和杀手在悬空的集装箱间跳来跳去,背景音是电子佛经混着钢管撞击声。还有梁家辉在太平山顶的独白镜头,他背后整个维多利亚港在暴风雪里忽明忽暗,那光影简直像把杜琪峰的电影喂给了AI再吐出来。
外媒的吐槽也挺有意思。《综艺》那边说这是”用钱堆出来的噩梦诗篇”,意思是你看不懂就对了;《好莱坞报道者》更损,说”建议麦浚龙下次直接办艺术展”。但有意思的是没人否认这片子的独特性,有个德国影评人形容它是”发了疯的《花样年华》”,说王家卫要是磕了迷幻药大概能拍出这效果。争议最大的就是那个开放式结尾——高圆圆突然开着直升机把整栋制药大楼炸了,镜头一转又出现个长得和她一模一样的女人在喂鸽子,银幕一黑打出”风林火山”四个毛笔字,全场观众集体”啊?”
现在想想麦浚龙在发布会上的解释就明白了,这哥们压根没打算好好讲故事。他说要拍”权力像雪一样把人活埋的感觉”,所以故意让角色们说着前言不搭后语的台词,让摄影机像喝醉似的在雪地里打转。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全片所有玻璃窗都结着冰花,但不同角色看到的冰花形状不一样——梁家辉永远看见骷髅,古天乐看见的是美元符号。这种神经质的设定在粗剪版里更夸张,据说被剪掉的三小时里还有会说话的北极熊和自动演奏的钢琴焚尸炉。
散场时听见两个香港记者吵架,一个说”浪费梁家辉演技”,另一个反驳”你看不懂新浪潮美学”。其实两边说得都对,这片子就像那场人造暴雪,有人嫌它假得刺眼,也有人就爱看雪花落在霓虹招牌上的那一秒。现在最搞笑的是制片方放话说可能要出导演剪辑版,要是真把七小时版本放出来,估计观众得带着睡袋进电影院。反正我挺期待哪天能看见完整版,毕竟听说被删的戏份里有场金城文用冰锥给尸体做美甲的奇观镜头——这种疯劲现在香港电影里可真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