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5.14电影频道《城南旧事》:倾听往昔故事

5.14电影频道《城南旧事》:倾听往昔故事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个穿红棉袄的小女孩,带我们看尽了人间冷暖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这首《送别》的旋律在胡同里悠悠响起,六岁的英子正趴在四合院的台阶上,歪着头看蚂蚁搬家。这个扎着两条小辫子、总爱穿红棉袄的小姑娘,用她那双干净得能照见人影的眼睛,带我们走进了1920年代北京城南的悲欢离合。
5.14电影频道《城南旧事》:倾听往昔故事-1
英子家隔壁住着个”疯女人”秀贞。大人们都说她疯了,可英子不这么觉得。她常常溜进秀贞的小院,听她絮絮叨叨讲着”小桂子”的故事。秀贞总爱穿件褪了色的红褂子,把一件件小衣裳叠得整整齐齐,说等女儿回来穿。直到有一天,英子发现自己的玩伴妞儿后颈上有块青记——这不就是秀贞天天念叨的胎记吗?那天雨下得特别大,英子发着高烧,还是挣扎着带妞儿去见秀贞。母女俩抱头痛哭的场景,配上窗外哗啦啦的雨声,看得人心都要碎了。可谁能想到,这对苦命人连夜去找妞儿生父时,竟双双惨死在火车轮下。英子病好后搬了家,大人们都说她忘了这事,可你看她望着空落落的胡同口发呆的样子,分明是把这份痛楚悄悄藏进了心里。
新家附近的荒园子里,英子又认识了个奇怪的大哥哥。他会给她讲故事,会教她认字,可总躲躲闪闪的。直到警察来抓人那天,英子才明白这个给她雕小木人的哥哥,原来是个小偷。最戳心的是他被押走时那个回眸——明明是在笑,眼睛里却汪着泪。后来英子才从大人们嘴里听说,他偷东西是为了供弟弟上学。那个下雨天,英子蹲在荒园里,把哥哥送她的玻璃球一颗颗埋进土里。她说要等来年春天看它们发芽,可我们都知道,有些东西埋下去就再也长不出来了。
5.14电影频道《城南旧事》:倾听往昔故事-2
宋妈是英子最亲近的人。这个总系着蓝布围裙的奶妈,会给她梳头,会哄她睡觉,还会讲老家的故事。可有一天,宋妈的丈夫牵着毛驴来了,带走了攒下的工钱,也带来了噩耗——他们的儿子早就淹死了,女儿也被丈夫卖了换鸦片。记得宋妈坐在厨房抹眼泪的样子吗?灶膛里的火明明烧得那么旺,可她整个人像是掉进了冰窟窿。最后她不得不跟着丈夫回乡,驴脖子上的铃铛声越来越远,就像那个年代无数底层妇女的命运,慢慢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
电影里有个镜头我记了十几年:英子趴在父亲病床前,数他咳嗽的次数。窗外的石榴花开了又谢,父亲的咳声越来越弱。直到某个清晨,医院走廊的尽头传来《送别》的琴声,英子突然明白了什么是永别。她坐在马车上离开北平时,回头望着渐行渐远的城墙,画外音轻轻地说:”走的不只是人,还有我的童年,我的北平。”这时候镜头慢慢拉远,整个老北京城在冬日的阳光里泛着淡淡的黄,像极了我们记忆里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旧时光。
5.14电影频道《城南旧事》:倾听往昔故事-3
要说这片子最绝的,就是它明明讲的全是生离死别,可看起来一点都不沉重。你看英子和小伙伴们在胡同里追小鸡,在雨地里踩水花,在荒园里捉”吊死鬼”(一种小虫子),活脱脱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导演吴贻弓太会拍了,他把那些最痛的伤口都藏在生活的褶皱里——秀贞给英子染红指甲用的是凤仙花,小偷哥哥教她认字时用的是《三字经》,宋妈临走前给全家人纳的鞋底针脚密得能防水。正是这些暖烘烘的细节,让那些冷冰冰的悲剧更叫人揪心。
现在想想,英子那件红棉袄真是妙。在灰扑扑的胡同里,这点红色亮得扎眼,就像她那双永远充满好奇的眼睛,硬是在那个吃人的旧社会里照出了一丝光亮。可红色也是血的颜色啊,秀贞的红褂子,小偷哥哥被抓时英子手里攥着的红绸布,还有最后飘落在父亲坟前的红枫叶,都在提醒我们:成长这件事,从来都是笑着笑着就哭了。
5.14电影频道《城南旧事》:倾听往昔故事-4
三十多年过去了,当我再听见”长亭外,古道边”的调子,眼前还是会浮现那个穿红棉袄的小女孩。她站在时光的这头,我们站在那头,中间隔着无数个秀贞、小偷哥哥和宋妈。也许这就是好电影的魅力——它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飞猪电影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ovie.toodiancao.com/11179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