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的足迹——《出发》电影创作手记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电影《出发》在今年暑期正式与观众见面,讲述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夕,毛泽东和学长萧子升徒步千里,深入民间,感受百姓遭遇的困苦,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的故事。这部电影经过三年的精心打磨剧本,四次深入实地采风调查,力求呈现一个真实、生动的青年毛泽东形象,展现具有中国美学特色的影片。
在影片中,毛泽东和萧子升用双脚行走在被儒家文化和农耕社会习俗包裹的旧时代,让心灵得到洗礼,并对中国未来进行深入思考。影片并没有照搬美国公路片的风格,而更贴切地被称为“山路片”。通过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团队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础,呈现了当年青年毛泽东的风貌,探寻伟人成长之路。
影片刻画了当年毛泽东年轻时期的形象,选择了更大众化和贴近观众认知的着装方式。演员罗泽楷通过海选脱颖而出,成功扮演毛泽东,力求展现出当年青年毛泽东的真实形象。
在叙事上,影片避免了过分戏剧化,力求真实感。群演大部分不是职业演员,而是当地人,他们长期生活在拍摄地,对本地人物和习俗有深刻的理解,为影片增添了真实性。
影片的取景地丰富多彩,使用了中国山水画卷的方式和长镜头语言来讲述故事。摄影机寻找了新的角度,展现出中国美学。影片结尾以一幅国画大师蒋兆创作的《流民图》为灵感的长镜头,展示了毛泽东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通过这部电影,《出发》展现了青年毛泽东的一段心路历程,引发了观众深刻的思考和启发。影片的创作团队倾注了大量心血,力求呈现一个真实、贴近生活的形象,打造了一部具有中国美学特色的电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