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电影《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对阿尔茨海默病拐点的思考

电影《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对阿尔茨海默病拐点的思考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阿尔茨海默病伴随人类的历史,如今全球每隔3秒钟就会有一位被这个疾病侵袭的人类。电影人也一直在思考,如何从不同视角,讲述这个疾病的故事。而在今年母亲节前夜的5月12日,日本电影《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再次尝试这个题材,讲述了一位缺少母爱的儿子和正在患病的母亲相处的最后一年。

电影《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对阿尔茨海默病拐点的思考

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口碑两极分化。一部分观众认为剧情复杂、难以理解、剪辑稀碎,但另一部分观众认为电影很真诚细腻、后劲很大。电影评价也受到中日两国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影片中使用了典型的日本物哀美学,色彩暗淡而抑郁,以挖掘人内心深处触景生情的感觉为主。男主角对自己的母亲一直非常反感,直到亲眼目睹母亲追寻半个烟花,才了解母亲付出的真正感情。电影用细腻的手法,让观众与男主角一起体验到在这一瞬间的物哀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并没有过多关注阿尔茨海默病带来的苦难,而是将其变成一个引导人去了解情感与物哀的钥匙。男主角发现母亲内心深处最珍贵的记忆是陪伴儿子长大的时光。这个儿子曾经因为母亲的任性离开她,但在母亲患病之后,重新发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日本创作者更强调了表达个案式情感这个独特性,而我们国家的创作者们更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并由此引出更宏大的历史及社会议题。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亲情的价值观,更深层的折射了中国社会的需求。

电影《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对阿尔茨海默病拐点的思考

影片里出现的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不只是观众的同情,更是寻找与情感共鸣的过程。电影以展现人性与情感为主要目的,触发观众内心最深处的感受,让我们在欣赏视觉优美、音乐动情的画面之上,去体认日本文化独有的情感和审美,也让我们切身感受到,电影力量何其巨大。电影作品,总能让我们感到在阿尔茨海默病这样的疾病背后,世界充满了人性的软肋和温情,每个人都值得受到关怀和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飞猪电影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ovie.toodiancao.com/1814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