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金鸡奖提名心惊 周政杰:表演永葆“少年”

金鸡奖提名心惊 周政杰:表演永葆“少年”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在《中国电影报道》推出的“提名者说”系列访谈中,节目以致敬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为背景,聚焦于多位金鸡奖提名者的创作历程与内心感悟。青年演员周政杰作为本期嘉宾,凭借其在电影《老枪》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访谈中,他坦诚地分享了自己首次获得这一中国电影界重要奖项提名的复杂心情。周政杰直言,得知提名消息时,第一反应是“惶恐”甚至“害怕”。在他眼中,金鸡奖代表着中国电影艺术的最高荣誉之一,能够获得提名已是对演员工作的极大肯定。这种敬畏感并非源自对奖项本身的过度看重,而是源于对电影艺术的尊重和对自身表演事业的严肃态度。
然而,周政杰并未让这种惶恐成为负担,而是将其转化为推动自我突破的动力。他认识到,表演艺术的道路上,适度的“害怕”能够激发演员更深层的创造力,促使自己在每个角色中寻找新的可能性。这种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能力,体现了新一代电影工作者在面对荣誉时的成熟心态。
金鸡奖提名心惊 周政杰:表演永葆“少年”
谈及让他获得提名的电影作品《老枪》,周政杰对剧本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少年耿晓军与老顾之间代际冲突的细腻刻画,展现了特殊历史背景下人物命运的独特性。在周政杰的理解中,耿晓军是一个“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理想主义者,这个角色沉迷于自己构建的乌托邦幻想,执着地追求一种理想化的成人形象。这种角色设定不仅富有戏剧张力,也为演员提供了充分的表演空间。
在《老枪》的诸多戏份中,周政杰特别提到了与老顾对峙并喊出“开枪”的那场群戏。他回忆道,这场戏之所以令他印象深刻,不仅因为其戏剧强度,更因为演员之间微妙的情感配合。在他看来,优秀的表演往往不是独角戏,而是多位演员情感交织、相互激发的产物。当每个角色都能在互动中释放真实情感,共同构建出一个可信的戏剧空间时,表演才展现出最动人的魅力。这种对表演集体性的认识,反映了周政杰对电影表演本质的深刻理解。
金鸡奖提名心惊 周政杰:表演永葆“少年”
周政杰还将自己的个人成长经历与角色进行了对照。他坦言,自己在18-19岁的年纪时,与耿晓军有着相似之处——面对不公时都会表现出倔强与反抗。虽然角色在电影中采取了偷枪这种极端行为,但周政杰欣赏的正是这种“少年勇气”——那种不计后果、只为坚持内心信念的纯粹。这种对角色内核的精准把握,不仅帮助他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也让他通过表演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关于自己的表演追求,周政杰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希望成为“远看光滑,近看有棱角”的演员。这个形象的描述揭示了他对表演艺术的独特理解。所谓“远看光滑”,是指演员能够自然融入角色,使表演流畅而不突兀;而“近看有棱角”则意味着在细节处展现角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让观众在细细品味时能发现角色内心的丰富层次。这种表演理念强调了对细节的精心刻画,追求表面普通但内在丰富的表演层次,体现了周政杰对演员这一职业的深刻思考。
金鸡奖提名心惊 周政杰:表演永葆“少年”
通过周政杰的个案,我们得以窥见金鸡奖提名者们将压力转化为艺术动力的创作态度。在致敬中国电影12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新生代演员对表演艺术的深度思考与中国电影人的传承精神得以充分展现。周政杰的成长轨迹和艺术追求,不仅代表了个体的进步,也折射出中国电影事业后继有人的可喜局面。在电影艺术的长河中,每一代电影人都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拓创新,而周政杰这样的年轻演员,正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悟和不懈的职业追求,为中国电影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飞猪电影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ovie.toodiancao.com/12211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