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国家电影局发起‘跟着电影做科普’行动通知

国家电影局发起‘跟着电影做科普’行动通知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近日,一份由国家电影局、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国科协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跟着电影做科普”专项行动的通知》正式发布。这份编号为国影发〔2025〕8号的文件,标志着国家层面推动电影与科普深度融合进入了一个系统化、机制化的新阶段。文件的核心目标非常明确,即充分发挥电影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方面的独特优势与强大影响力,从而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浓厚氛围,并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文件系统规划并部署了八个方面的主要行动措施,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实施框架。在开发电影科普资源方面,通知鼓励科普机构、科研院所与电影制片方、发行方紧密合作,深入挖掘热映影片以及经典电影作品中所蕴含的科学元素、科技原理和工程背景。基于这些发现,将开发制作形式多样、易于传播的衍生科普产品,例如系列短视频、图文解读、互动体验装置以及专题展览等,使观众在观影之余,能更深入地理解背后的科学,延伸电影的教育价值。
国家电影局发起‘跟着电影做科普’行动通知-1
在创新科普电影形态方面,文件提出要系统梳理和整合现有的优秀科普影视作品,建立国家科普电影资源库,便于公众和机构检索与使用。同时,积极支持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创作沉浸式体验的VR科普电影,为公众带来更具冲击力和吸引力的科学体验。对于传统的科教影片,将着力提升其制作水准与叙事艺术性,并探索在电影院线实行分线发行模式,确保优质科普内容能够有效触达目标观众。
文件特别强调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航天深空探测、海洋强国、新能源技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关键领域,策划并推出一系列“电影+科普”的融合产品。鼓励科普创作与优秀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本土电影IP进行联动,借助电影的故事和角色魅力,降低公众理解前沿科技的门槛,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在活动组织层面,通知要求结合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中国航天日等重要的科学纪念日,以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影视文化活动,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电影主题科普活动和专题展映。通过导演、科学家交流对谈、科学顾问现场解读、科普展览配套等形式,丰富活动内涵,提升公众参与度。
为了给科普电影创作提供坚实的现实基础和丰富素材,文件鼓励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野外观测研究站等各类科研设施和基地,在不影响科研任务和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向符合条件的电影科普创作团队开放,提供采风、调研和实景拍摄的支持。同时,也支持现有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和产业园区,积极探索并拓展其面向公众的科普教育功能,实现从单一生产功能向“制作+科普”复合功能的转型。
建立科普电影院线是文件提出的一项机制性创新。它支持有条件的商业电影院、科技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场所,申请加入科普电影院线体系,进行科普影片的专线放映、长线放映和主题影展。对于科普场馆,则支持其更新放映设备,使其具备放映高质量科普电影的能力,从而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到更广泛的公共空间。
在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面,通知指出将动态调整和增加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的优秀科普影片片单数量,鼓励将更多优质科幻电影、科学纪录片纳入其中。充分利用中小学课后服务时段、校内影院以及现有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平台,将科普电影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投放。同时,把科普元素的鉴赏与理解更深层次地融入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为确保各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文件在最后部分着重强调了加强组织实施的重要性。它要求各地各级相关单位建立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和支持,共同推动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此项工作的统筹协调职责,明确由中国科协所属的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办公室承担,以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资源有效整合。这份文件的出台,无疑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科普事业与电影产业的协同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其旨在通过电影这一广受欢迎的文化载体,让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更加生动、亲切、有力地融入国民日常生活,最终服务于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飞猪电影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ovie.toodiancao.com/12012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