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荣获第78届洛迦诺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激动亲吻奖杯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在瑞士洛迦诺这座风景如画的小城,第78届洛迦诺电影节于八月十日那个周日的夜晚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演员成龙不仅成为首位获得该电影节终身成就金豹奖的中国演员,更在领奖之余,坦诚分享了他对当代电影产业,尤其是好莱坞商业模式的深刻反思。他的发言并非泛泛之谈,而是建立在他跨越五十余年的职业生涯基础上,从一个动作片演员到国际影星的亲身经历出发。
电影节期间,成龙亲自推介并展映了他的两部代表作——1983年的《A计划》与1985年的《警察故事》。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他个人艺术成就的高峰,也折射出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创作活力。在随后的公开对谈中,他与观众互动时,语气平和却直指要害。他指出,当下的好莱坞电影整体质量不如从前,这一判断并非怀旧情绪使然,而是基于对产业结构的冷静观察。他认为,如今要拍出一部真正优秀的电影变得异常困难,原因并不在于技术或人才匮乏,而在于大电影公司——即那些主导全球市场的片厂——的运作逻辑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成龙看来,这些公司已不再由热爱电影的电影人主导,而是被商人所掌控。他们最关心的是投资回报和财务安全。例如,一部电影若投资四千万美元,公司高层会优先考虑如何确保收回成本,而非鼓励艺术创新。这种心态导致创作过程受到严格限制,电影人“不能越界”,必须在预设的商业框架内工作。结果就是电影变得越来越同质化,缺乏个性和冒险精神。成龙以自己早年拍摄《警察故事》的经历为例,当时团队更注重实景特技和现场即兴创作,而不必过度担心市场反应或财务报表。相比之下,如今的大制片模式往往抑制了导演和演员的创造力,使电影沦为流水线产品。
他的批评并非孤立之见。近年来,许多电影从业者和评论家都指出,好莱坞主流电影越来越依赖续集、翻拍和超级英雄类型,原创性作品难以获得大额投资。这种趋势与全球化资本运作密切相关,片厂宁愿投资已知的“安全牌”,也不愿支持高风险的艺术尝试。成龙强调,电影本质上是一门艺术,但当商业考量压倒艺术表达时,作品就会失去灵魂。他并未完全否定商业电影的价值,而是呼吁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更健康的平衡。
这一观点在洛迦诺电影节的语境中显得尤为有意义。作为欧洲重要的艺术电影平台,洛迦诺一直倡导独立创作和作者电影,而成龙的出席和发言,恰恰 bridging 了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对话。他的成就本身就是一个例证:通过个人努力和创新,他将动作喜剧提升到国际水平,同时保持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但这在今天的片厂系统中,可能更难复制。
观众和业内人士对他的发言反响热烈。许多人认同他对创作自由的呼吁,认为电影产业需要更多元的声音和更灵活的制作方式。同时,这也引发了对全球电影未来走向的思考——在流媒体崛起和观众口味多元化的时代,大片厂是否应该重新评估其商业模式?成龙的谈话不只是一种批评,更是一种启发:电影的艺术价值在于其 ability to take risks and reflect humanity, something that should not be sacrificed for mere prof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