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冬兵》新片揭秘:裘德携手再塑“弗兰肯斯坦”

《冬兵》新片揭秘:裘德携手再塑“弗兰肯斯坦”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拉杜·裘导演的新作《弗兰肯斯坦在罗马尼亚》(暂译)项目在洛迦诺电影节上正式公布,目前剧本仍在创作阶段。这位曾以《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引发广泛关注的罗马尼亚导演,此次将目光投向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怪物之一,却并非简单重述玛丽·雪莱的经典故事,而是意图将科幻恐怖题材与真实历史创伤进行大胆嫁接,构建一个既熟悉又充满颠覆性的叙事迷宫。
影片最引人注目的设定在于其时空的错位与重构。据已披露信息,拉杜·裘计划将《弗兰肯斯坦》的传说与中央情报局在罗马尼亚建立的秘密监狱这一历史事实相融合。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背景移植,而是试图在类型叙事与政治历史之间建立深刻的互文关系。冷战结束后,关于中情局在东欧设立“黑狱”的报道逐渐浮出水面,这些站点涉及非法拘禁、强化审讯手段等争议性操作,成为后冷战时代人权讨论与地缘政治批判的焦点之一。将诞生于浪漫主义时期、对科学伦理与造物主责任进行叩问的《弗兰肯斯坦》叙事,植入到这样一个具体且充满当代政治隐喻的历史语境中,预示着影片将超越传统恐怖片的范畴,成为对权力、创造物、罪责与历史记忆的一次严肃探索。
《冬兵》新片揭秘:裘德携手再塑“弗兰肯斯坦”
选角安排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主题上的复杂性。塞巴斯蒂安·斯坦将一人分饰两角——既是疯狂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也是他所创造的“怪物”。这一表演设计本身就富含隐喻:创造者与被创造者、施害者与受害者、理性与疯狂,这些二元对立通过同一演员的演绎得以模糊和交织,暗示两者可能共享同一本质,或是一体两面的存在。在影片设定的历史背景下,这种身份的重叠与混淆可能指向更为深刻的议题:在系统性暴力中,罪责的归属是否清晰?制造痛苦的国家机器与那些具体执行指令的个体,如何面对自身行为的后果?弗兰肯斯坦与其造物之间的追逐与对抗,或许将被解读为一段无法割裂的共生与纠缠的历史,是对后冷战时代欧洲政治遗产的一种哥特式重述。
拉杜·裘的作者印记在此项目中清晰可辨。他的前作《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便以多屏幕并置、档案影像与虚构叙事交织的方式,对当代社会的虚无与混乱进行了尖锐批评。同样,《弗兰肯斯坦在罗马尼亚》很可能不会采用直线性的传统叙事,而可能融入档案材料、多种媒介形式,甚至打破类型的壁垒,创造出一种既疏离又具有冲击力的观影体验。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中常见的现实主义美学,或许将与哥特式的恐怖元素并置,产生独特的张力。
将经典文学形象进行政治化的当代转译,在近年来的艺术电影中并不罕见,但拉杜·裘的尝试因其具体的历史指涉而显得尤为大胆。它迫使我们思考:谁才是真正的“怪物”?是那个在实验室里拼凑尸块的科学家,还是那些在真实历史中设计并运行秘密监狱系统,却隐于幕后的“造物主”?科学怪人的传说,本质上是一个关于抛弃、孤独与寻求认同的故事,当这个框架被置于一个由国家支持的暴力与监控体系中时,其情感与政治维度都将被极大拓宽。
尽管项目尚在早期阶段,但《弗兰肯斯坦在罗马尼亚》已经展现出其作为一部重要艺术电影的潜力。它不仅仅是又一部关于弗兰肯斯坦的改编作品,更是一次将类型电影与历史反思相结合的大胆实验,邀请观众重新审视那些萦绕不去的过去,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当下的现实。通过塞巴斯蒂安·斯坦对双重角色的演绎,以及拉杜·裘对历史材料的独特处理方式,这部电影有望成为对创造与毁灭、罪责与人性之间永恒命题的一次全新而深刻的叩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飞猪电影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ovie.toodiancao.com/11810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