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德式”荔枝,人生百味尽在其中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天宝年间,岭南经略使衙署中有个名叫李善德的从九品小吏,每日埋首于文书账册之间,处理着荔枝煎、荔枝干等贡品的调度事宜。这一年夏初,一道敕令从长安疾驰而至:贵妃欲尝岭南鲜荔,须于诞辰前送达。这桩旁人避之不及的差事,竟落到了这个年近五旬、鬓角已霜的小吏肩上。
长安与岭南相距五千余里,快马驿传尚需月余,而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同僚皆劝其托病推诿,李善德却将敕令小心收进袖中,只道:”既是朝廷差遣,岂敢惜身?”
此人带着两名老驿卒即日南下,昼夜兼程十八日抵广州城。岭南经略使只拨给五百贯钱、十匹老马,皮笑肉不笑道:”圣人所托,好自为之。”李善德不争不辩,自去城郊寻得种荔老农,得闻竹筒藏果、隔水镇冰之法;又访波斯商人,学得以蜂蜡封口的保鲜术。每试一新法,必亲自策马奔驰三十里验看果品成色。
六月酷暑中,最终确定的路线竟需动用八百快马、百余冰匠,途经五道水驿、七处陆驿。每至驿站,李善德必先查验冰窖,重校里程。某夜过梅关古道时遇山洪冲毁官道,老吏竟亲自背负竹篓涉水而过,冰水浸透官袍也浑然不觉。随行小吏见他十指冻得青紫仍紧护荔篓,忍不住劝道:”何苦为此玩物拼上性命?”李善德拭去额间水珠:”非为荔枝,为不负皇命耳。”
七月七日拂晓,当最后一道驿骑冲入长安春明门,金吾卫惊见马上老者官袍破碎如絮,怀中铜瓮却仍渗出丝丝白气。贵妃拈起那枚犹带露水的绛红果实时,李善德正昏倒在兴庆宫外的石阶上——他的右腿因连日驰骋已肿胀难行,脚底早被马镫磨得血肉模糊。
圣人大悦,欲赐金帛官爵,却见这老吏伏地泣奏:”臣恳请减免岭南荔枝贡赋。”继而呈上沿途所记:为保鲜荔,砍伐荔枝树三百余株;累毙驿马四十七匹;沿途役夫病倒者逾百。御座上的皇帝笑容渐凝,最终拂袖而去。
李善德被贬为庶民那日,长安城正飘着初雪。他揣着微薄盘缠行至灞桥,忽见岭南商队首领追来,奉上百金曰:”先生为民请命,岭南百姓感念于心。”老吏坚辞不受,只取了三枚铜钱买得胡饼充饥。商旅们望着那蹒跚背影消失在风雪中,皆叹:”此真唐室脊梁也。”
次年端午,有自岭南来的举子带来消息:广州刺史因贪墨荔枝贡银被查办,新任官员竟将荔枝贡赋减了七成。而人们常在珠江口的荔枝林里,看见个跛足老者帮着农人嫁接新枝。每当鲜荔成熟时,他总会挑最红的那颗对着北方凝望许久,而后轻轻放在江水中,任其随波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