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发文感恩大S:生前捐款助孩子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近日,网络上一则关于已故艺人徐熙媛(大S)的往事被重新提及,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数年前因孩子患病而陷入经济困境时获得大S无私帮助的经历。这位网友是一位独自抚养7岁儿子的母亲,其子患有抽动症,需要长期接受专业治疗,每月仅医疗费用就超过2000元。由于前夫未承担任何抚养及医疗支出,她承受着巨大的经济与精神压力。
在几乎无法维持孩子治疗进程的情况下,这位母亲通过网络平台向大S发出求助信息。令人意外的是,大S在得知情况后并未回避,而是主动请对方提供个人银行账户,并在短时间内转账10万元人民币以解其燃眉之急。该网友表示当时曾承诺日后归还这笔钱,但大S坚决表示“不用还”,并嘱咐她“好好照顾孩子”。这一善举并未被公开报道,大S也从未借此进行任何形式的宣传。
如今大S因病离世,这位母亲在悼念中表达了深切的感激与遗憾。她表示,自己始终没有机会当面致谢,也没能再见到这位在她人生至暗时刻伸出援手的恩人。这一事件虽属个人之间的私人行为,却折射出大S生前低调行善、关怀弱势的另一面。
抽动症作为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常需长期行为干预和药物控制,对许多家庭来说,持续的治疗费用构成沉重负担。此类疾病不仅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也往往使主要照顾者面临巨大的经济与心理压力。正因如此,来自外界的支持——无论来自公众人物还是普通民众——都显得尤为珍贵。
大S此举虽是个案,却引发了公众对弱势儿童家庭生存状态的关注。许多人认为,这样的私人善行体现了一种超越公众形象的真实人格力量,也提醒社会更多关注单亲家庭、特殊疾病儿童群体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而在名人文化中,如此不事声张、纯粹基于同理心的援助行为,更显得难得。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民间互助行为并不罕见,但它们往往因当事人的低调而未被广泛知晓。大S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上也呼应了许多人心中对“善良”最本质的理解:不分身份、不计回报、只因他人需要而伸出援手。尽管她已离开,但这段往事依然让许多人感受到温暖与希望,也重新唤起公众对慈善行为真正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