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两只蝴蝶〉创作者澄清“两亿收入”传闻

〈两只蝴蝶〉创作者澄清“两亿收入”传闻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近日,网络流传一则消息称,歌曲《》的作者牛朝阳凭借该作品获得高达2亿元的收入,引发广泛关注。8月12日,牛朝阳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对这一传闻作出公开回应和澄清。他表示,自己实际从该歌曲中获得的收益仅为5000元,与网络传言存在极大差距。
《两只蝴蝶》由牛朝阳作词、作曲,演唱者为,收录于其2004年发行的同名专辑中。这首歌创作于二十年前,是牛朝阳为当时身处异地的女友所写,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坚守。歌曲旋律简单、歌词朗朗上口,迅速在民间传播开来,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两只蝴蝶〉创作者澄清“两亿收入”传闻-1
在商业层面,《两只蝴蝶》的表现尤为突出。该曲曾作为彩铃服务广泛推广,据公开资料显示,其单条彩铃售价为2元,总下载量估计在2.6亿至2.8亿次之间。这一数字在当时的移动互联网初期阶段显得非常惊人,也使得该作品成为中国移动彩铃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热门曲目之一。歌曲的火爆还带动了庞龙同名专辑的销售,使其获得多项音乐奖项,商业成功显著。
然而,牛朝阳在视频中详细说明,尽管《两只蝴蝶》商业表现亮眼,但作为词曲作者,他实际获得的版权收益却极为有限。根据他本人的说法,其最终到手收入仅为5000元人民币,这一数字与网络所传的“2亿”相差甚远,也反映出早期音乐著作权分配机制中创作者权益保障的不足。
〈两只蝴蝶〉创作者澄清“两亿收入”传闻-2
这一回应引发了公众对音乐产业版权收益问题的关注。在数字音乐发展初期,许多创作者并未能从作品的高流量和广泛传播中获得相应经济回报。彩铃业务虽带动了大量消费行为,但收益多被运营商、唱片公司及平台方分走,实际分配到词曲作者手中的比例往往较低。牛朝阳的经历也因此被视为早期音乐市场版权分配不公的一个典型案例。
《两只蝴蝶》不仅是一首传唱度极高的流行歌曲,也是中国移动音乐时代的一个重要符号。它推动了彩铃业务的普及,改变了大众音乐消费的方式,甚至对后续数字音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不少歌迷回忆,那个时期通过购买磁带、光盘或彩铃支持偶像,确实为部分从业者带来可观收入,但具体到创作环节的贡献者,其收益却未必与之匹配。
牛朝阳的澄清视频在发布后迅速引起广泛讨论,不少网友对其表示支持,也有人对音乐行业权益保护机制提出质疑。事实上,随着近年来《著作权法》的修订与数字音乐平台版权政策的逐步完善,音乐人的创作环境已有所改善。然而,回顾《两只蝴蝶》这样的案例,仍能让人看到中国音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挑战与转型。
《两只蝴蝶》的成功不仅是商业上的,也是文化意义上的。它承载了许多人的情感与记忆,而其背后的创作故事和收益争议,也同样值得被记录和思考。牛朝阳的回应不仅是对个人名誉的维护,也是对音乐行业透明度和创作者权益保障机制的一次公共探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飞猪电影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ovie.toodiancao.com/11785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