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8K太空电影《窗外是蓝星》9月5日上映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在电影技术的编年史上,每一次媒介的革新都曾为我们打开一扇观察世界的新窗口。而这一次,窗口之外,是浩瀚无垠的宇宙。2023年9月5日,一部名为《窗外是蓝星》的影片在全国影院正式上映,它并非诞生于好莱坞的摄影棚,也非借助绿幕与数字特效的虚构之作,它的拍摄现场距我们地表约400公里,位于中国空间站之内。这部影片的核心标签格外引人注目:中国首部8K拍摄的太空电影。这意味着,观众将透过航天员的双眼,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与临场感,亲历那段属于中国人的太空史诗。
影片的叙事蓝本源自中国载人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神舟十三号乘组为期六个月的首次在轨长期驻留任务。更独特的是,影片的绝大部分影像并非由专业摄影师在地面遥控完成,而是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繁忙的科研工作间隙,亲手执镜拍摄而成。其中,故事更多地通过航天员王亚平的视角徐徐展开,这使得影片在展现宇宙之磅礴壮丽的同时,也浸润了女性航天员特有的细腻情感与深邃哲思。它既是一部国家级的科技成就纪录片,也是一个关于家园、梦想与分离的动人个人叙事。
技术上的突破是《窗外是蓝星》得以实现的基石。影片采用全国产化的8K超高清摄影机进行拍摄,技术规格达到了“8K分辨率、50帧速率、全画幅”的高格式标准。8K技术带来的是相当于4K影像四倍、高清影像十六倍的超清画质,足以让银幕上的每一颗星辰都清晰可辨,让空间站舱壁的每一处细节都触手可及。然而,将精密的地面摄影设备送入太空并正常运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航天团队通力协作,成功攻克了设备必须经历的严苛火箭发射震动测试、复杂空间环境下的稳定运行测试、在轨能源供应与海量数据存储等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这些特制的摄影设备于2021年通过天舟货运飞船提前运抵空间站,静待航天员们开启它们的镜头盖。整个过程,正如主创团队所阐述的,是一次“思想、艺术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创造性实践,其背后依托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来所积累的雄厚实力与非凡成就。
因此,影片为观众带来的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银幕上将会呈现大量人类前所未见的震撼画面:从空间站舷窗外缓缓划过的蔚蓝星球,到深邃宇宙中璀璨的星河与瞬息万变的极光;从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略显笨拙却又充满趣味的日常起居,到他们凝望地球故乡时眼中闪烁的无限深情。它不仅仅是冰冷科技成就的展示,更是一个温暖的情感故事,探讨着地球与宇宙的宏大关系,也编织着科技与亲情之间的细腻纽带。
为了最大化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影片将同步制作并发行多种高端格式版本,包括CINITY、IMAX、4DX、ScreenX等。观众可以选择在这些顶级影厅中,让自己被无死角的超高清宇宙奇观所包裹,感受一场真正的“宇宙级”视觉沉浸之旅。
《窗外是蓝星》的出现,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一部电影本身。在行业层面,它标志着中国电影人成功开辟了“太空实拍”这一前所未有的全新领域与美学风格,将电影的疆域真正扩展至地外空间。国际舆论也迅速关注到这一创举,美国《好莱坞报道》评价其“让中国电影开辟了新领域”;在意大利的展映活动中,它则被当地评论誉为“一段穿越地球与宇宙的情感旅程”。它既是中国航天员送给全体国民的一份非凡礼物,也是献给中国载人航天三十年艰辛而辉煌征程的一首深情视觉诗,是一个民族关于太空梦想最浪漫、最直观的深情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