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爱的暂停键》中国首映:《野孩子》导演谈感受

《爱的暂停键》中国首映:《野孩子》导演谈感受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八月二十五日,北京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电影文化活动——挪威电影《爱的暂停键》的中国首映礼。活动现场,该片导演莉莉娅·英戈尔夫斯多蒂尔与中国青年导演殷若昕共同出席,围绕影片主题展开对话。这部斩获2025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四项大奖,并在全球获得超过三十个重量级电影奖项及提名的作品,即将于九月五日起在中国正式公映。
《爱的暂停键》以女性在第二次婚姻中所面临的困境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当代亲密关系中复杂而隐微的心理层面。导演莉莉娅·英戈尔夫斯多蒂尔在分享创作初衷时提到,影片试图打破一种流行的文化迷思,即“只要找到对的人,就能永远幸福”。她指出,很多人习惯于在关系出现问题时选择换人,却忽略了情感困境的根源往往并不在于伴侣,而在于自身未被正视的心理创伤。这部电影正是要通过女主角的挣扎与觉醒,向观众传递一个核心观点:真正解决关系问题,不能只靠一句轻飘飘的“爱自己”,而是需要追溯这些痛苦与不安的来源,理解自我保护机制背后的心理动因。
《爱的暂停键》中国首映:《野孩子》导演谈感受-1
影片故事灵感源自导演自身曾经历过的一段情感危机。莉莉娅坦言,正是在那段时间里,她意识到关系中的冲突与疏离其实是一种信号,指向那些未被处理的童年创伤与情绪模式。电影通过细腻的叙事和冷静的镜头语言,呈现了人在危机中的内心运作方式——我们如何因为害怕受伤而推开所爱之人,又如何因为无法自我接纳而难以真正接纳他人。这种对心理动态的深刻描摹,使得《爱的暂停键》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婚姻的故事,更是一面映照现代人情感困境的镜子。
首映礼上,中国导演殷若昕表达了她对这部电影的强烈共鸣。她提到,自己在观看过程中不断被那些看似日常却极具穿透力的细节所触动,仿佛照见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情感历程。她认为,这部电影具有一种引导观众反思关系本质与自我定位的力量,不仅让人看到问题,也让人看到转变的可能。这种来自同行的高度认可,也印证了《爱的暂停键》在艺术表现与主题开拓上的成功。
《爱的暂停键》中国首映:《野孩子》导演谈感受-2
影片所探讨的,其实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议题: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为什么会反复陷入相似的困境?为什么明明渴望被爱,却常常不自觉地破坏关系?莉莉娅导演通过电影语言试图回应这些疑问。她认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形成某种心理防御机制,这些机制在成年后的关系中不断被激活,却往往不再适用于新的情感现实。只有通过觉察这些模式的来源,明白自身缺点与脆弱的历史成因,才能真正走向坦然与自我接纳,从而建立更健康的关系。
这部电影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的认可,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对心理题材作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观众不再满足于浅层的爱情叙事,而是希望看到那些能够触及内心深处、引发自我审视的作品。《爱的暂停键》正是这样一部电影,它用冷静却不失温情的视角,带领观众走进一个看似私人却具有共同性的世界——在那里,我们看到自己,也看到彼此。
随着公映日期的临近,这部电影已经引发不少影迷的关注与期待。它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交流,更是一场关于爱与自我认知的深度对话。或许正如导演所希望的,观众能从中汲取一种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关系与内心世界——在暂停与反思之间,寻找真正向前迈进的可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飞猪电影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ovie.toodiancao.com/11764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