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音符中的密码》:中国AI微电影首映,突破影视制作新境界

《音符中的密码》:中国AI微电影首映,突破影视制作新境界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中国首部AIGC高清微电影《音符中的密码》于8月25日在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期间正式首映,该片由长春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与深圳超维影像联合出品。影片以12分钟的篇幅实现了五项核心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成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与传统影视制作深度融合的重要里程碑,也为中国电影工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案例。
影片基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者曹火星的真实家庭故事改编,讲述了1949年北平城下曹氏兄弟因信仰不同展开对话的情节。作品以“两岸同根,血浓于水”为核心情感基调,借助AI技术复现历史人物与场景,增强了叙事的情感厚度和艺术感染力。尤其通过数字人技术复原已故表演艺术家李亚林、刘世龙的经典形象,实现了历史中从未同框的演员“隔空相拥”,唤起观众深刻的情感共鸣。
《音符中的密码》:中国AI微电影首映,突破影视制作新境界-1
在技术层面,深圳超维影像团队实现了多项突破。首先是在历史场景重建方面,通过自研AI大模型与高分辨率图像重建,精准还原1943年堂上村、1989年北京街头等历史场景。该项技术不仅将制作成本降低60%、效率提升300%,还在建筑纹理、自然光影等细节方面实现了高度写实。其次,数字人复活技术融合Lora模型与体貌动作迁移算法,复刻已故艺术家的表演风格和神态特征。通过AI人脸重构技术,制作团队解决了角色年龄跨度的呈现难题,人脸自然度达到98%。
在影像质量方面,该片引入动态分辨率自适应、时序注意力增强与小波变换降噪等多种技术,显著提高了画面细节表现力和信噪比,最终成片达到DCI影院级放映标准。此外,影片全部制作流程仅用时一个月,比传统影视制作周期缩短80%。团队通过九大智能工作流整合算法,实现了从原始素材处理到最终成片输出的高度自动化,为AIGC在影视工业中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可行性验证。
《音符中的密码》:中国AI微电影首映,突破影视制作新境界-2
在音频处理方面,AI系统不仅修复了老音乐素材中的底噪,还能够生成与演员口型、面部表情及情绪状态高度匹配的配音,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叙事统一性和情感表现力。
该片的推出对影视行业具有显著的示范意义。它不仅验证了AIGC技术在历史还原、艺术表达及情感传递等核心创作维度的应用潜力,也为高成本、长周期的传统制片模式提供了“小成本、高精尖”的替代路径。尤其在应对演员高片酬、制作资源有限等行业痛点方面,AIGC显示出可观的技术替代能力。此外,影片成片可适配多终端播出,预示了AIGC内容在电视、移动端、流媒体平台等跨媒介传播中的可能性。
《音符中的密码》:中国AI微电影首映,突破影视制作新境界-3
《音符中的密码》的首映式得到了吉林省委宣传部、长影集团、吉视传媒等相关单位领导及主创团队的出席支持。据悉,该片后续将通过吉视传媒进行全终端推广,进一步扩大其行业与社会影响。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部微电影不仅是一项技术实验,更是中国影视工业面向智能化、数字化未来的一次重要迈进。它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传统艺术创作,也为未来历史题材影片、经典IP重现乃至虚拟制片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框架与创作理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飞猪电影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ovie.toodiancao.com/11759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