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赛 助力创作者圆梦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7月3号那天,北京搞了个特别热闹的”追光计划”微短剧大赛活动。现场来了好多拍微短剧的导演、编剧,还有各大平台的大佬们,整个会场挤得满满当当。我亲眼看见《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的制片人刘畅在台上演示怎么用AI做特效,底下观众举着手机狂拍,那场面跟科技发布会似的。
冷凇评委说得特实在,他拿着话筒说:”现在有些微短剧拍得飘在天上,你得把摄像机往地上杵,镜头得沾着土星子才行。”这话把全场都逗乐了。他说的《外卖小哥的钢琴梦》就是个例子,这片子把送餐箱和钢琴键剪在一块儿,看得人鼻子发酸。邱章红教授更绝,当场放了段AI生成的古装剧,结果女主角突然冒出来句英文台词,全场爆笑。他说这就是”AI缺魂儿”,得往机器里灌二锅头才行。
政策这块儿听着就带劲。广电局王志副局长说现在扶持力度大到吓人,光是翻译费补贴就能cover掉整个剧组盒饭钱。张楠处长更直接,说要是哪个组能搞出爆款出海,政府直接给发”红包”,数额够买辆宝马的。底下有个戴棒球帽的年轻导演突然站起来问:”要是拍砸了咋办?”张处长笑着回:”那就继续拍,拍到红为止。”这话引得全场鼓掌。
中文在线的谢总甩了组数据挺震撼,说现在海外追更中国短剧的老外,比追漫威的还多。他举了个例子,有部讲四川火锅的竖屏剧,在越南火到有人照着剧里配方开火锅店。博纳那个《三星堆》的案例更神,用AI复原青铜面具的时候,程序员和考古学家差点在机房打起来——一个非要加赛博朋克光效,一个坚持要保留铜锈质感。最后成片里那个会眨眼的黄金面具,现在成了短视频平台最火的AR贴纸。
现场放了部叫《长安十二时辰》番外篇的互动剧,观众能选主角吃饭还是查案。我亲眼看见前排穿汉服的小姑娘急得直跺脚——她连续三次都选到吃饭剧情。评委会主席陆先高说这就是未来趋势:”你得让观众拿遥控器当筷子,既能夹菜又能打架。”
自由交流环节特有意思。有个扎脏辫的导演拉着投资人聊元宇宙短剧,说着说着两人直接蹲地上画起分镜。角落里快手和抖音的人互相试探对方下半年预算,跟谍战片似的。最绝的是洗手间排队时,听见两个编剧在吐槽:”现在写剧本得先过AI审稿,昨天我写月色真美,系统非让改成月球反射太阳光强度达到32勒克斯”。
散场时看到工作人员在拆”微剧弘声”的灯牌,突然想起冷凇说的那句话:”一束光追着另一束光,最后能照亮整条银河。”现在想想,这些举着手机拍短剧的年轻人,没准真能折腾出点新花样。毕竟连AI都知道要往剧本里加中国结特效了,这人啊,总得比机器多点热乎气儿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