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成人:本周电影频道动画佳作展播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成年人躲进动画片里喘口气
最近有部叫《浪浪山小妖怪》的动画要上映了,讲的不是啥英雄传奇,而是四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小妖怪,非要学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荒唐事。这设定听着就挺有意思——几个在妖怪界都排不上号的小角色,偏要cosplay顶级流量团队,光是这个反差就够让人会心一笑了。据说这片子用童话的壳子,装的都是成年人世界里那些说不出口的疲惫。
说到动画片治愈成年人这回事,去年那部《心灵奇旅》可真是戳中了不少人的心窝子。主角乔伊是个教钢琴的中学老师,整天被熊孩子气得够呛,好不容易有个演出机会还掉井盖里摔死了。结果在”生之来处”那个灵魂培训基地,他遇见了死活不想投胎的22号灵魂。最绝的是那个画面:乔伊坐在钢琴前,看着从树上飘落的翅果,突然明白活着不是为了什么远大理想,就是为这些”普通到不值一提的瞬间”。这片子放完的时候,我旁边穿西装的大哥偷偷抹了三次眼泪。
《尼斯大冒险》里那只叫马努的雨燕也挺有意思。本来以为自己是海鸥,结果发现自己连游泳都不会,被族群排挤得那叫一个惨。后来在冒险里慢慢接受自己就是只不会游泳的鸟,反而飞出了海鸥永远达不到的高度。这故事让我想起小区里那个总被家长拿来和”别人家孩子”比较的程序员邻居,上周突然辞职开烘焙工作室去了,朋友圈发的奶油裱花照片比代码截图生动一百倍。
要说把内心戏拍得最绝的,还得是《头脑特工队》。谁想得到我们脑子里住着五个情绪小人儿呢?乐乐总想把忧忧关起来那段简直神还原现代人的情绪管理——好像只有永远正能量才配活着似的。直到冰棒坐着彩虹车消失的时候,好多人才突然明白:原来悲伤和快乐从来不是对立的,那些让我们哭成狗的记忆,往往也是生命里最珍贵的部分。
现在电影院重映的《玩具总动员》系列,每次看都有新感触。小时候觉得胡迪和巴斯光年是冒险搭档,长大才发现他们根本是每个成年人的心理投射——一边是守着舒适区的焦虑(胡迪的怀表永远停在分手时刻),一边是渴望突破的冲动(巴斯总想飞向宇宙)。最扎心的是第三部安迪把玩具送给邦妮时说的那句”他们对我很重要”,分明是在提醒我们:长大不是非要扔掉童真,而是学会把它妥善安放。
这周电影院排的动画片单挺丰富,周二是《小羊肖恩2》——那群羊每次闯祸都能用最离谱的方式收场,看完就觉得生活中那些破事儿也没什么大不了;周四的《功夫熊猫3》里阿宝终于想通了,当熊猫儿子和当龙战士不冲突,做面条和练功夫可以兼得;周末的《海绵宝宝》更绝,派大星那句”知识不能代替友谊,我宁愿做个笨蛋也不愿失去你”,简直是人际关系里最朴素的真理。
现在终于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成年人开始理直气壮看动画片了。在这些色彩斑斓的故事里,我们找到现实世界拒绝提供的谅解——原来可以不必永远正确,像《忍者神龟》那样战斗力爆表的角色也会为”被人类当成怪物”委屈;原来允许自己偶尔摆烂也没什么,《海绵宝宝》里章鱼哥天天臭着脸还不是活得好好的。当生活压得人喘不过气时,这些不会说教的故事反而成了最温暖的避难所,让人能暂时卸下”成年人”的铠甲,重新记起自己也曾是可以为一片落叶惊喜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