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之恋》:美丽中国音乐电影国际荣耀绽放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这支MV把延边拍得太美了,难怪能拿这么多国际大奖
最近有支叫《延边之恋》的音乐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了。说实话,刚开始看到这个片名的时候我还以为是那种土味宣传片,结果点开一看直接惊呆——这也拍得太美了吧!难怪能在英国、意大利、美国拿了一堆最佳MV奖,连日本东京升空电影节、加拿大多伦多国际诺莱坞电影节这些挺难进的电影节都入围了。
片子开头就是个长镜头,无人机从长白山天池上方缓缓掠过,那个水蓝得跟宝石似的,配上朝鲜族传统乐器伽倻琴的声音,一下子就把人带进去了。最绝的是有个转场,天池的水面突然变成朝鲜族姑娘的裙摆,镜头一拉远发现是在图们江边的篝火晚会,几十个穿着彩色韩服的姑娘在跳象帽舞,那些彩带转起来跟彩虹似的。
制作团队是真的舍得下本钱,听说用了德国产的ARRI电影机和航拍设备,把延边八个县市跑了个遍。你能看到老里克湖冬天结冰的样子,冰层底下的气泡像被冻住的珍珠;亚光湖夏天满池子荷花,有老头坐在岸边拉二胡;琵岩山的秋天,红叶把整座山都染红了,几个小孩在树林里追着跑。有个镜头我印象特别深,在防川景区拍的,中国、朝鲜、俄罗斯三国交界的地方,傍晚的太阳把图们江照得像条金链子。
音乐也很有巧思,开头是传统的朝鲜族民谣《阿里郎》,中间慢慢融入电子音乐元素,到高潮部分突然变成交响乐,配合画面里六鼎山佛教寺庙的晨钟,听得人起鸡皮疙瘩。有个获奖评委说的挺对,这片子把”山脉的深沉、水脉的灵动、文脉的底蕴”都揉到音乐里去了。
我最喜欢的是里面穿插的那些生活片段:延吉早市的打糕摊,大妈一锤子下去糯米就扁了;龙井的苹果梨园,果农站在梯子上摘果子;和龙市的敬老院里,老人们在炕上玩花牌。这些镜头都不是摆拍的,有个老奶奶笑着往镜头方向递苹果梨的瞬间,梨子上还带着晨露呢。
要说最有创意的还得数那个”古今穿越”的设计。前一秒还是穿着现代服装的情侣在海兰江划船,镜头一切就变成古代朝鲜族男女在江边对歌求婚。服装道具特别考究,女生的韩服是延边博物馆提供的传统样式,连头饰上的珠子都按老工艺复原的。有个场景在峡谷石林拍的,现代舞者跟古代人隔着时空跳同样的舞步,影子在石壁上重合的瞬间,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这片子在国外拿的美国音乐视频奖最佳风格奖确实实至名归。他们把朝鲜族的鹤舞、长鼓舞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拍得特别时髦,不是那种博物馆里的展示,而是真的在湿地草原上跳,背景是漫天晚霞,舞者的影子拉得老长。有个评委说这是”用国际语言讲地方故事”,确实没说错。
现在想想,延边这个地方以前在影视作品里出现,不是边境题材就是抗日故事。这次州委宣传部和北京的专业团队合作,算是把延边的另一面给拍出来了。那些获奖的评语里老出现”诗意的””温暖的”这种词,看完片子觉得真不是客套话。特别是结尾那个镜头,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在雪地里围着篝火转圈,背景音乐是童声合唱的《红太阳照边疆》,莫名就看得鼻子发酸。
听说制作团队为了拍晨雾中的峡谷,连续一周凌晨三点就上山蹲点。有个摄影师在湿地拍候鸟的时候,在齐腰深的水里站了四小时。现在看那些获奖证书——英国伦敦独立电影奖、意大利罗马国际电影奖、第11届美国国际独立电影奖白金奖,感觉这些辛苦没白费。能把家乡拍得这么美,还让全世界都看见,这事儿挺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