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小说家》编剧改编杨妞花真实故事成电影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个被拐卖的女孩,要把自己的故事拍成电影了
最近有个影视项目《复仇的决心》官宣启动,特别的是,这个故事改编自一个真实事件——杨妞花的亲身经历。你可能还记得前阵子网上热议的那个案子,一个女孩5岁时被人贩子余华英拐走,二十多年后凭借儿时记忆找到家人,还协助警方抓获了人贩子。现在,她的故事要被搬上银幕了。
杨妞花的故事特别让人揪心。1995年,才5岁的她在贵阳被人贩子余华英拐走,卖到了河北邯郸。你能想象吗?一个5岁的小女孩,突然离开了父母和姐姐,被带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但这个小姑娘特别坚强,她一直记着家乡的样子,记着家人的模样。2021年,已经长大的她靠着这些记忆碎片,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姐姐。可惜的是,她的父母因为过度思念女儿,在她被拐后不久就相继去世了。
最让人佩服的是,杨妞花不仅找到了家人,还帮助警方抓到了当年拐卖她的人贩子余华英。她记得特别清楚,5岁那年是被一个叫”余华英”的女人带走的。这个关键线索让警方成功破案,余华英最终被判死刑。现在,杨妞花决定把自己的经历拍成影视作品,她说想让大家看看拐卖儿童对一个家庭造成的伤害有多大,也想给其他被拐的孩子和家庭一些希望和力量。
这个项目特别有意思,要同时拍剧版和电影版。剧版找来了《山花烂漫时》的编剧袁子弹,电影版则由《万里归途》《刺杀小说家》的编剧秦海燕负责。从公布的几张概念图来看,画面特别有冲击力——一个小女孩站在铁轨旁,远处是模糊的人影;还有一张是成年后的杨妞花站在老房子前,眼神里都是故事。
我查了查资料,杨妞花被拐案其实特别典型。余华英这个人贩子在90年代拐卖了至少11个孩子,杨妞花只是其中之一。这些孩子大多来自贵州,被卖到河北、河南等地。杨妞花能找回家人,全靠她惊人的记忆力——她记得家门口有铁路,记得爸爸爱喝酒,记得姐姐叫”桑英”。就是这些细碎的童年记忆,像拼图一样帮她找回了身份。
现在想想,这个故事搬上银幕肯定特别催泪。一个小女孩被拐走时可能还不完全明白发生了什么,等她长大了,拼了命想回家,却发现父母已经不在了。这种痛苦和遗憾,还有她最终战胜困难的勇气,都是电影想表达的。杨妞花自己说,希望通过影视剧让更多人关注拐卖儿童的问题,也让那些还在寻找家人的孩子不要放弃希望。
制作方放出的几张概念图已经能看出些端倪。有一张是小杨妞花站在铁轨旁,画面色调阴冷,远处人影模糊,那种不安和恐惧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另一张是成年后的她站在老宅前,阳光照在斑驳的墙面上,她的表情复杂得让人心疼。这些画面都在暗示,这部电影不会只是简单地讲一个寻亲故事,而是要深入展现拐卖给一个家庭带来的长久伤痛。
从编剧阵容来看,这个项目确实下了功夫。袁子弹之前的《山花烂漫时》就特别擅长刻画女性命运,秦海燕的《万里归途》又很会处理真实事件改编。两个版本同时开发,说明投资方对这个题材很有信心。据说剧本会重点展现杨妞花从被拐到寻亲这二十多年的心路历程,特别是她如何凭借零碎的记忆线索,一步步找回家人。
其实国内关于拐卖题材的影视作品一直不多,能拍好的更少。这次直接改编自当事人亲身经历,又有杨妞花本人参与,真实性肯定有保障。我特别好奇编剧会怎么处理那些关键情节——比如5岁的杨妞花是怎么被人贩子骗走的?她在养父母家过着怎样的生活?长大后是怎么一点点拼凑出记忆的?还有她得知父母已经离世时的心情…这些细节要是能真实呈现出来,绝对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杨妞花说,她希望这部电影能给所有被拐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带去一些安慰和勇气。想想也是,影视作品有时候比新闻报道更能让人感同身受。当观众在大银幕上看到一个真实发生的寻亲故事,看到拐卖给一个家庭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可能比看一百个打拐宣传片都管用。
现在项目刚启动,具体演员阵容还没公布。不过光是这个故事本身就够吸引人了——一个被拐女孩的二十年寻亲路,一个家庭破碎又重建的过程,还有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正义结局。等电影上映时,我一定会去电影院看,看看这个用半生时间找回自己的女孩,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