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星星执导悬疑大片《目不转睛》昆明开拍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昆明开机那天,整个剧组都在担心下雨
2023年6月17日的昆明,空气中飘着细雨。导演吴星星站在片场临时搭建的遮阳棚下,反复看着手机上的天气预报。《目不转睛》剧组的工作人员都在窃窃私语,担心这场雨会打乱整个拍摄计划。谁也没想到,开机仪式刚结束,天空突然放晴,阳光穿过云层照在剧组准备的红色横幅上,把”《目不转睛》开机大吉”几个字映得格外醒目。
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带着点命运的味道。吴星星和联合导演孙纪锋为了这个本子磨了整整两年,光是女主角苏娜的选角就见了不下三十个演员。最后定下张迪来演这个患有抑郁症的女孩,是因为她在试镜时那段即兴表演——没有台词,就只是坐在角落里,眼神从空洞到崩溃再到平静,把在场所有人都震住了。
故事讲的是心理治疗师程野(邓相南饰)接手了一个特殊病例。苏娜总说自己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那些幻觉真实得让她分不清现实。有场戏特别揪心,苏娜缩在诊疗室的角落,死死盯着空无一物的墙角,声音发抖地问:”程医生,你真的看不见吗?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就站在那儿啊。”镜头慢慢推向那个角落,观众和苏娜一样,真的恍惚看见有个模糊的影子。
剧组在昆明取景跑遍了半个城市。有场重头戏是在金马碧鸡坊拍的,苏娜追着一个幻觉中的人影穿过熙熙攘攘的游客。实拍时围观的人太多,张迪硬是穿着单薄的病号服在初春的冷风里跑了十七遍。拍完她蹲在路边吐了,副导演赶紧把羽绒服裹在她身上,她却笑着说:”这下真找到抑郁症患者体力透支的感觉了。”
老戏骨赵媛演苏娜的母亲,有场母女对峙的戏把现场工作人员都看哭了。她端着鸡汤站在女儿紧闭的房门外,先是轻声细语地哄,后来变成歇斯底里的捶门,最后瘫坐在地上喃喃自语:”妈妈到底要怎么做你才能好起来…”这段原本剧本里只有三行台词,赵媛临场发挥加了大段独白,导演愣是没喊卡,让摄影机一直转着。
昆明的地标建筑在这片子里都有了新意味。滇池边上那场戏,苏娜看着水面突然说:”要是我跳下去,会不会就像溶解在水里的盐,消失得无影无踪?”镜头从她的背影慢慢拉远,整个滇池在夕阳下泛着金光,美得让人心碎。美术组特意找了家二十多年的老茶馆拍室内戏,木质楼梯踩上去咯吱响,墙上挂着的老式挂钟永远停在三点十五分——那是苏娜童年遭遇创伤的具体时刻。
悬疑线埋得特别巧妙。每次苏娜产生幻觉时,画面都会出现细微的色差,观众得瞪大眼睛才能发现。有场戏她在超市购物,货架上的商品包装突然全部变成黑白,等她揉揉眼睛又恢复正常。这些细节都是导演和摄影指导熬通宵想出来的点子,他们说:”要让观众体验抑郁症患者那种真幻难辨的感觉。”
杀青那天正好拍到全片最温暖的段落。程野带着病情好转的苏娜去海埂大坝喂红嘴鸥,她终于敢伸手触碰那些扑棱棱的翅膀。实拍时真有只海鸥落在张迪手上,她笑得特别灿烂——这个笑容后来被剪进预告片,和前面阴郁的镜头形成强烈反差。制片人看着监视器直拍大腿:”这就是我们要的救赎感!”
现在片子进入后期制作,听说剪辑师已经为某个转场熬秃了头。那个镜头要从苏娜小时候的玩具熊眼睛里的反光,慢慢变成现在诊疗室里的吊灯。剧组里都在传,光是这个两秒钟的镜头就做了八十多个版本。西凤酒的人来探班时看得目瞪口呆,他们没想到赞助的片子会这么抠细节。
有个场记小哥跟我说,他跟着剧组跑完所有外景,现在走在昆明街头总忍不住东张西望,感觉每个角落都可能藏着电影里的某个场景。这话倒是挺符合片名的——《目不转睛》,就是让你看完电影后,看世界的眼光都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