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伊甸》预告:裘花、安娜,天堂or地狱?

《伊甸》预告:裘花、安娜,天堂or地狱?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伊甸园”变成杀戮场:这部新片把人性逼到悬崖边
2024年最让人脊背发凉的预告片来了!朗·霍华德带着他的新作《伊甸》在六月底突然扔出一枚”心理炸弹”,短短两分半钟的影像里,碧海蓝天的度假胜地秒变血色地狱,看得人头皮发麻。裘德·洛那张向来优雅的脸这次脏得认不出来,安娜·德·阿玛斯在沙滩上狂奔时眼里全是歇斯底里的恐惧,而凡妮莎·柯比举着自制鱼叉的样子活像从恐怖片里爬出来的女魔头——这哪是什么世外桃源,分明是人性试炼场。
《伊甸》预告:裘花、安娜,天堂or地狱?-1
影片改编自一桩真实到令人窒息的群体事件。时间拉回2013年,加拉帕戈斯群岛某个与世隔绝的沙滩上,原本相约共建乌托邦的十二个”社会弃儿”,在淡水耗尽后的第七天开始互相狩猎。最瘆人的是,事后幸存者们给出的证词完全割裂:有人坚称是自卫反击,有人控诉早有预谋,而真相随着三个永远沉默的受害者沉入了太平洋底。编剧花了五年时间啃完两千多页的庭审记录,最后决定保留这种毛骨悚然的叙事裂缝——你永远猜不透哪个角色下一秒会掏出匕首,就像预告片里西德尼·斯维尼突然把鱼叉捅向同伴时,背景音里裘德·洛的独白还在念叨”我们本该是新时代的亚当夏娃”。
看预告里那些精心设计的崩溃瞬间,丹尼尔·布鲁赫饰演的德国植物学家最先发疯太有说服力——这个戴金丝眼镜的学霸发现岛上根本没有承诺中的可食用浆果时,整个人像被抽掉脊椎般瘫坐在镜头前。而凡妮莎·柯比角色黑化过程更隐蔽,从帮同伴包扎伤口到偷偷囤积淡水的转变,全藏在她越来越飘忽的眼神里。最绝的是安娜·德·阿玛斯那段对着海面尖叫的戏,前一秒她还在为抓到海龟欢呼,后一秒就因为有人偷喝她的淡水彻底暴走,这种情绪断层比任何血腥画面都更能体现人性崩坏。
制作团队显然深谙心理惊悚的精髓。预告里有个长达十秒的静默镜头:月夜下的潮间带,十二双沾满沙子的脚围成一圈,突然有血滴落在正中央——根本不需要展示杀戮过程,这种留白反而让观众脑补出最恐怖的画面。配乐更是邪门,热带风情的钢鼓节奏慢慢扭曲成电子噪音,等到裘德·洛说出”要么适应要么死”的台词时,背景音已经变成类似动物频死前的呜咽声。
比起传统荒岛求生片,《伊甸》狠就狠在撕掉了所有浪漫幻想。当西德尼·斯维尼的角色哭着说”我们投票决定谁当晚餐吧”,当裘德·洛的角色在岩壁上刻下第六道 tally mark(计数标记),你会意识到这部电影要探讨的根本不是生存技巧,而是文明社会的道德枷锁到底能撑多久。有个细节特别戳人:这群人最初制定的社区公约被海水泡烂后,有人居然用鱼血在岩石上重写——只是这次第一条规则变成了”强壮者优先”。
从目前释出的片段来看,这可能是裘德·洛从影以来最癫狂的表演。他饰演的领头人迈克尔前期还在组织民主会议,后期直接进化成披头散发的原始部落酋长,预告结尾他举着火把走向同伴的镜头,活脱脱是当代文明崩塌的隐喻。而安娜·德·阿玛斯完全颠覆了”邦女郎”形象,她那段用贝壳割头发的戏份,把角色从精致利己主义者到野兽的蜕变演得让人汗毛倒竖。
不得不佩服朗·霍华德的胆量,在流媒体时代还敢用这么奢侈的阵容拍如此黑暗的主题。预告片里那些对比蒙太奇简直诛心:同一片沙滩上,前一个镜头是大家笑着建茅草屋,下一个镜头就变成凡妮莎·柯比在焚烧同伴的日记本;日落时分的篝火晚会,慢慢变成争夺食物的斗兽场。最绝的是所有演员都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疯狂——丹尼尔·布鲁赫是学术性的偏执,西德尼·斯维尼是青少年式的残忍,而裘德·洛根本是优雅地滑向深渊。
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制片方要选在盛夏发布预告——看完那些湿热黏腻的暴力镜头,八月二十二日北美上映时,影院冷气开再大估计观众还是会冒冷汗。有个细思极恐的预告片细节:当镜头扫过他们自制的日历,你会发现所有日期都用X划掉,唯独8月22日画了个血红色的圈…这到底是主创的恶趣味,还是暗示着银幕外的我们也在参与某种倒计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飞猪电影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ovie.toodiancao.com/11338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