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电影:吸引年轻一代的传统艺术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光影里的戏曲魂:当锣鼓点遇上电影蒙太奇
“看!许仙和白素贞在西湖断桥上打起来了!”2021年夏天,电影院里的年轻观众举着奶茶,瞪大眼睛盯着银幕上翻飞的水袖与漫天数字特效——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用560个特效镜头重新演绎了这个四百年前的老故事,最终票房突破2300万,创下戏曲电影票房纪录。这让人想起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里,谭鑫培对着镜头挥动大刀表演《定军山》时,大概想不到百年后的戏曲电影能玩出这么多花样。
## 从”活动相册”到”会动的国画”
最早那批戏曲电影简直像”会动的相册”。1905年《定军山》就是对着舞台架台机器,把谭鑫培的”请缨””舞刀””交锋”三折戏原封不动拍下来。1948年梅兰芳拍《生死恨》时,导演费穆倒是动了脑筋——用特写镜头拍梅先生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可布景还是纸糊的假山假树,演员走位跟台上一个样。那时候电影就是个高级留声机,生怕把老祖宗的东西拍走样了。
转折点出现在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里,王文娟演的林黛玉真跑到苏州园林里葬花了!导演岑范把”读西厢””葬花””焚稿”这些经典桥段拆开重组,用电影蒙太奇把宝黛爱情剪得又甜又虐。最绝的是”哭灵”那场戏,镜头跟着黛玉的帕子从床榻摇到火盆,越剧的”尺调弦下腔”配着特写里滚落的泪珠子,把电影院里的老太太们看得直掏手绢。这片子当年票房2亿多(旧币),相当于现在漫威大片的数据。
## 当水袖遇上绿幕
现在戏曲电影玩得更野了。《白蛇传·情》导演张险峰说:”我们要做的是会动的宋代工笔画。”你看白素贞盗仙草那段,传统戏曲里就挥挥马鞭象征腾云,电影里直接整出个水墨风的昆仑山,白娘子踩着云纹披帛在天上飞,背景里还有若隐若现的鹤纹——这都是把戏曲”一桌二椅”的写意美学用CG技术放大了十倍。最炸裂的”水漫金山”,白蛇青蛇甩着十几米长的水袖,数字洪水跟真的似的,可细看演员身段还是标准的粤剧”子喉”唱腔配南派武功。
技术不是乱用的。京剧电影《廉吏于成龙》里有段特别妙:清官于成龙审案时,导演用投影把贪官们的鬼脸打在他背后的幕布上,这招既保留了戏曲”虚拟表演”的精髓,又用电影语言把人物内心斗争外化了。演于成龙的尚长荣老爷子说:”电影镜头怼着脸拍,我们京剧的范儿不能丢,但眼神里得真有东西。”他那个”三笑”的表演,从程式化的”哈哈”变成带着苦涩的轻笑,特写里连皱纹都在演戏。
## 年轻人为什么买单?
北京电影节放过4K修复版《霸王别姬》,银幕上程蝶衣的胭脂泪还没干呢,后排戴鸭舌帽的男生就小声跟女朋友科普:”这是梅派反四平调,张火丁去年还唱过。”现在的戏曲电影早不是老头老太太的专属了。《白蛇传·情》观众里35岁以下占七成,很多人二刷就为看”水斗”的特效。弹幕网站上的《天仙配》片段,满屏都是”黄梅戏yyds””严凤英的转音绝了”。
中国戏曲学院有个95后学生说得实在:”我们看漫威看腻了,突然发现自家祖宗留下的东西这么潮。《安国夫人》里梁红玉擂鼓战金山,那段靠镜头切换和电子配乐,比超级英雄打架带感多了——毕竟这是真功夫。”最近大银幕上还能看到昆曲《牡丹亭》用全息技术造出杜丽娘的”游园惊梦”,越剧《梁祝》把”化蝶”拍成了IMAX级别的视觉盛宴。
## 钢丝上的舞蹈
当然也有玩脱的时候。有部新编京剧电影非要把老生行当的”髯口功”改成慢动作特写,结果老戏迷骂街:”这哪是捋胡子,简直像撸猫!”还有的过度依赖流量明星,请来的小鲜肉连台步都不会走,全靠替身和剪辑硬撑。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说得在理:”电影可以帮戏曲飞起来,但不能让我们忘了怎么走路。”
最好的状态大概像《龙凤呈祥》里那样:电影镜头带着观众钻进京剧的”守旧”(传统背景幕),看见赵云救阿斗时,传统”起霸”身段配合着移动摄影,长坂坡的硝烟是数字做的,但演员手里的银枪可实打实耍了三十六年。这种”新老混搭”的魔法,或许就是戏曲电影能在短视频时代杀出血路的绝招——毕竟谁能拒绝4K画质里,那些穿越千年的眼波与手势呢?下次在电影院听见胡琴声,别急着走,说不定你会发现,最潮的国风原来藏在锣鼓点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