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首映:退役军人的坚守与担当共鸣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荣耀》:当军装脱下后,他们如何继续战斗?
“班长,我要是回不来了,洛洛就交给你了。”李大伟临行前的这句话,成了杜超心里最沉重的承诺。在《荣耀》这部聚焦退役军人现实困境的电影里,这样的对话不是编剧的凭空想象,而是来自主创团队走访全国二十多个省市采集到的真实故事。4月19日北京中影党史馆电影院的首映礼上,当银幕上出现李大伟牺牲后杜超抱着战友遗物痛哭的镜头时,台下几位穿着旧军装的老兵悄悄抹起了眼泪。
杜超这个角色由李健饰演,他褪去了《狂飙》里李响的警察制服,换上了沾满泥土的迷彩工装。退伍后的杜超在豫西山区搞起了兵创基地,带着十几个老兵种香菇。电影里有场戏特别真实——暴雨夜大棚倒塌,他们冒雨抢救菌棒,手电筒的光在雨幕里晃成一片,那志东饰演的老兵扯着嗓子喊:”当兵时没死在战场上,现在更不能饿死在田埂上!”这种粗粝的生活质感,来自演员们提前半个月的军事化训练和香菇种植体验,李健后来回忆说,他手上现在还有当时搬菌棒磨出的茧子。
刘洁涵扮演的乡村教师周雯是片中的一抹亮色。当杜超为李大伟儿子李洛(董李无忧饰)辍学打工急得满嘴燎泡时,是她骑着电动车在山路上追了十几里,硬是把孩子从去县城的班车上拽下来。有场对手戏特别戳心——周雯把李洛的期中考试卷拍在杜超面前:”你看看,数学98分!你忍心让他去洗车行当小工?”杜超蹲在地上揪头发:”可大伟走前给儿子存的学费,都被那帮王八蛋骗光了…”这时候镜头给到墙上挂着的三人合影,年轻的李大伟穿着军装笑得灿烂。
黄晓娟饰演的李大伟母亲贡献了全片最催泪的表演。老人得知孙子被诈骗团伙控制后,颤抖着从红布包里取出烈士证说要”拿这个去换人”,杜超扑通跪地抢下证件的场景,让首映礼现场响起一片抽泣声。导演常晓阳在映后谈时说,这场戏的灵感来自河南一位烈属的真实经历,老人至今保存着儿子用子弹壳做的小飞机。
影片后半段的高潮戏份发生在城乡结合部的废弃工厂。杜超带着老兵们营救被拐骗的李洛时,面对持械歹徒,他们下意识地排出了战术队形。这个细节是军事顾问胡延宁设计的,他说:”肌肉记忆比台词更有说服力。”当冯国强饰演的刑警队长带人赶到时,看到的是十几个退伍兵把二十多个混混制服得整整齐齐,地上摆着的退伍证在探照灯下反着光。有观众在社交平台留言:”看到这里突然明白片名为什么叫《荣耀》——那些证件上的国徽,就是他们永远的军衔。”
首映礼上最动人的环节是主创团队与到场的退役军人互动。来自山东的兵创企业家王建军红着眼眶说:”电影里税务局来查账那段太真实了,我们合作社第一年差点被罚款罚垮,就是因为不懂财务制度。”制片人白娟透露,影片5%的票房将注入退役军人创业扶持基金,目前已有七省退役军人事务局表示要组织专场观影。
这部电影最珍贵的地方在于它不回避现实困境——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社会对退役军人的刻板印象、创业失败的财务危机,都被赤裸裸地摊开在银幕上。但就像监制黄埔开疆说的:”我们拍黑暗不是为了让人绝望,而是为了让人看见光在哪里。”当片尾杜超的香菇终于打进超市冷链专柜,当李洛考上国防生对着父亲遗像敬礼,你会明白这些脱下军装的人,其实从未真正退役。
4月26日公映当天,全国将有超过300家影院开设”老兵专场”。在郑州某预售影院,有位观众买了20张票,留言说:”请帮我留给第20集团军退伍的战友,他们有些人和李大伟一样,永远留在了维和战场。”或许这就是《荣耀》最大的意义——它让那些沉默的牺牲和被忽略的坚守,终于有了被看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