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芙琳·雨果的七个丈夫》导演更迭,项目稳步推进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伊芙琳·雨果的七个丈夫》:揭开好莱坞传奇女星的秘密人生**
79岁的好莱坞传奇影星伊芙琳·雨果突然决定要找人写自己的传记,但她没选那些大名鼎鼎的记者,而是挑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记者莫妮克·格兰特。更让人意外的是,她承诺把所有署名权和版税都给莫妮克——这可不是一笔小钱。问题是,为什么是莫妮克?伊芙琳到底想从她身上得到什么?
这就是电影《伊芙琳·雨果的七个丈夫》要讲的故事。改编自泰勒·詹金斯·里德的同名畅销小说,这本书在《纽约时报》榜单上待了很久,读者们对伊芙琳这个角色又爱又恨。她像一团谜,美丽、危险、充满算计,但又脆弱得让人心疼。电影版原本由莱丝利·海德兰德(《青春变形记》导演)执导,后来换成了玛吉·贝茨接手,剧本则由贝茨和利兹·蒂格拉尔一起打磨。
伊芙琳·雨果的人生听起来就像一部老派好莱坞电影——从默默无闻的小演员一路爬到顶级明星,经历了七段婚姻,每一段都充满戏剧性。有人说她的第一任丈夫是个控制狂制片人,第二任是风流倜傥的爵士乐手,第三任则是个女演员(没错,在保守的1950年代,这段关系被藏得严严实实)。书里写她如何利用婚姻往上爬,又如何被婚姻困住,最后又是怎么亲手毁掉自己的名声,躲进豪宅里再也不见人。
但最让人好奇的,还是她为什么选中莫妮克。莫妮克不是什么大牌记者,甚至刚开始接到这个邀约时,她以为是个恶作剧。伊芙琳对她说:“我要你写我的故事,全部的真实,包括那些最丑陋的部分。”而莫妮克很快发现,伊芙琳的过去比她想象的复杂得多——那些婚姻不只是爱情故事,有的是交易,有的是掩护,有的甚至是生死攸关的抉择。
作者泰勒·詹金斯·里德说,伊芙琳这个角色的灵感来自伊丽莎白·泰勒、艾娃·加德纳和丽塔·海华丝这些黄金时代的女星。她们的人生比电影还精彩,结过很多次婚,被媒体疯狂追逐,也常常被骂“荡妇”或“蛇蝎美人”。伊芙琳也一样,她美丽到让人窒息,但也冷酷到让人害怕。书里有段描写特别戳人——她说:“男人爱我的时候,叫我天使;恨我的时候,叫我魔鬼。但从来没人问过,我自己想当什么。”
电影最大的挑战是怎么把这本书里层层叠叠的回忆和秘密拍出来。小说是用采访的形式展开的,伊芙琳一点点把自己的过去剥开,而莫妮克则在听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和伊芙琳的命运竟然有某种诡异的联系。据说剧本会保留这种结构,让观众像拆洋葱一样,一层层接近真相。
目前电影还没公布演员阵容,但网友们已经吵翻了天——谁适合演伊芙琳?有人提名查理兹·塞隆,因为她能演出那种美艳与狠劲;也有人觉得凯特·布兰切特更合适,毕竟她最擅长演复杂又高傲的女人。至于莫妮克,可能需要一个相对新鲜的面孔,毕竟这个角色一开始就是个“局外人”。
不管谁来演,这部电影注定会充满争议。伊芙琳的故事涉及好莱坞的阴暗面:性别歧视、同性恋迫害、媒体暴力……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但正是这种复杂让她迷人。就像书里写的:“人们总说爱真实的我,但他们爱的只是能接受的那部分。”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电影能不能拍出原著的锋利感?毕竟,伊芙琳·雨果的魅力就在于她从不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