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流星》阿如那、马伯骞上影节首映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上海电影节”首映盛典”:当拳击少年的热血遇上少女心事的柔软
六月的上海总是格外热闹。2025年6月,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如期而至,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首映盛典”单元,今年一口气端出了三道风格迥异的”主菜”。这个专门聚焦全球首映新片的单元,今年玩起了混搭风——既有让人血脉偾张的拳击台故事,也有细腻到能听见心跳声的少女心事,更有一部穿越时光而来的经典老片。这阵容,活像是把不同年代的观众都请进了同一个放映厅。
打头阵的是李霄峰导演的《天马流星》。这片子光听名字就带着股不服输的劲儿,讲的是个拳击少年的成长故事。想象一下,昏暗的拳馆里,汗水砸在地板上的声音比台词还响,少年挨了重拳后晃着脑袋甩掉血水的特写,导演把这种粗粝感拍得特别真实。据说有场戏是主角在雨中狂奔训练,李霄峰硬是让演员淋了整整三小时的雨,就为捕捉到那种喘不过气来的窒息感。这种较真的劲儿,倒和片中主角的性格如出一辙。
要是觉得拳击太硬核,吉田浩太的《终点的少女》立马给你换了个频道。这片子像是夏日里突然递到手里的冰镇汽水,冒着细腻的气泡。镜头跟着女主角穿过放学后的街道,阳光透过树叶在她校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连她捏着情书的手指关节发白的细节都清清楚楚。日本导演拍这种青春题材向来拿手,但这次把故事背景放在中国,倒是让人好奇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有看过试映的观众说,片中少女对着火车大喊的戏份,让人想起自己十七岁时那些没说出口的话。
最让人意外的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4K方言修复版居然出现在新片单元。这部1947年的老电影经过数码修复,连女主角旗袍上的暗纹都清晰可见。最绝的是这次用了原汁原味的方言版,银幕上老上海的味道扑面而来。想象一下,当黑白画面里传来地道的吴侬软语,新观众可能会觉得新鲜,而老影迷怕是会红了眼眶。修复团队透露,光是还原片中那场雨戏的水渍效果,就折腾了两个月。
这三部片子搁一块儿,活像电影版的”混搭风”穿搭——拳击手套旁边摆着蝴蝶结发卡,再配条复古丝巾。但奇妙的是,这种搭配反而凸显了上海电影节的独特气质。你看啊,热血沸腾的少年在拳台上挥汗如雨,是青春;少女心事在日记本里悄悄发酵,也是青春;而七十多年前的老电影穿越时空来赴约,何尝不是中国电影的”青春”?这种编排,既能让年轻观众在《天马流星》里找到共鸣,又能让资深影迷在修复版老片里怀旧,中间的《终点的少女》恰好成了过渡的桥梁。
首映现场据说更有意思。《天马流星》的男主角会带着拳套亮相,而《终点的少女》女主可能穿着校服现身,这种反差萌已经让不少观众期待值拉满。更别说老片修复团队准备揭秘的那些修复趣事——比如怎么从发霉的胶片里抢救出某个重要镜头,听着就像电影版的”文物修复”纪录片。
上海这座城市向来擅长把不同时空的东西烩成一锅鲜。这次”首映盛典”单元的三部片子,就像外滩边上那些建筑——有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映着拳击台的倒影,石库门里飘出老电影的配乐,转角咖啡馆的落地窗前坐着穿校服的少女。这么一想,电影节的策展人倒是深谙海派文化的精髓:不怕混搭,就怕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