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艺术学院1994》:艺术求学,仅为名声?

《艺术学院1994》:艺术求学,仅为名声?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崔健的摇滚撞上美术系的调色盘
那台老式录音机里崔健的《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炸响时,整个动画系的教室都在震颤。这是《艺术学院1994》最动人的一幕——留着长发的男生把颜料桶踢翻,猩红的丙烯像血一样漫过水泥地,而窗外正飘着那年南方的第一场雪。导演刘健用这种近乎暴烈的方式,把”学艺术到底图什么”这个命题狠狠摔在观众面前。
《艺术学院1994》:艺术求学,仅为名声?-1
1994年的美术系教室总弥漫着松节油的味道。影片开头那个长镜头扫过画架间斑驳的阳光,董子健配音的主角正对着石膏像发呆,他手里炭笔的阴影比素描纸上的线条更沉重。这种写实到能闻到油画颜料气味的背景,与人物木偶般生硬的肢体形成奇妙反差——就像那个年代的艺术生,灵魂被夹在古典技法和前卫思潮的齿轮之间。当周冬雨配音的女生突然把小便池搬进课堂,引发的不仅是师生争吵,更是对杜尚《泉》的本土化诘问:”这玩意儿也算艺术?”
刘健埋的彩蛋比调色盘还斑斓。黄渤配音的摇滚青年总在画布上涂鸦甲虫,直到某天教室广播里传来乔伊斯的句子:”历史是我正试图从中醒来的噩梦。”那只甲虫突然振翅飞过写生课上”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板书,这种超现实处理比任何台词都锋利。美术生们都懂,所谓学院派训练就像琥珀,既保存也凝固着某些东西。
《艺术学院1994》:艺术求学,仅为名声?-2
食堂饭票能换几管颜料?这个细节比所有宏大叙事都戳心。当主角蹲在澡堂门口给人画速写赚外快,远处卡拉OK厅正放着《潇洒走一回》。这种1994年特有的魔幻感,在刘健笔下变成蒙太奇:镜头一切就是画室里关于”要不要去深圳画行画”的争吵,而窗外的推土机正在铲平最后一片油菜花田。
崔健的吉他solo响起时,所有矛盾迎来荒诞的爆发。有人撕了美院录取通知书去当北漂,有人把装置艺术堆满宿舍走廊,而主角终于明白:所谓坚持不是死守画架,而是像那只甲虫,在推土机的轰鸣里找到自己的振频。当片尾字幕滚动着真实艺术家的采访,你会突然发现——银幕内外相隔三十年,但美术生们啃着馒头争论”艺术是什么”时眼里的光,从来都没变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飞猪电影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ovie.toodiancao.com/11359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