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饺皇后》magnet磁力链接资源完整/加长版网盘原声版(BD1080P/3.6G-MKV)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一碗水饺里的滚烫人生
最近电影院里有部片子特别火,叫《水饺皇后》。这片子上映才6天,票房就破了2亿,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在讨论。说实话,一开始看片名我还以为是讲美食的,结果看完才发现,这碗水饺里装的都是人生啊。
导演刘伟强这次不拍警匪片了,带着监制罗晓文一起,把香港”水饺皇后”臧健和的真实故事搬上了大银幕。马丽演的这个臧姑娘可太有看头了,完全颠覆了她以往的喜剧形象。记得有个镜头特别戳心,她在街边摆摊包水饺,手上动作飞快,脸上却挂着泪——原来是为了养活两个女儿,不得不放下身段做小生意。惠英红演她妈妈,母女俩吵架那场戏简直绝了,一个说”我就是要靠自己”,一个骂”你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看得人心里直发紧。
这片子最妙的就是用一碗水饺串起了三代女人的故事。开头是现代戏,朱亚文演的女婿第一次见丈母娘,餐桌上那盘水饺一上来,镜头就闪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马丽演的单亲妈妈推着小车在湾仔码头卖水饺,面粉沾了满脸,还要应付城管追查。有场戏特别真实,下大雨她护着炉子不让火灭,雨水混着汗水往下淌,怀里还揣着给女儿买的练习本。
后告片里用的那首《是妈妈是女儿》选得真准。电影里马丽和女儿的关系就像歌里唱的,明明相爱却总是互相伤害。女儿觉得妈妈太强势,妈妈觉得女儿不懂事。直到女儿自己也当了妈,在厨房手忙脚乱包饺子时,突然就明白了当年妈妈为什么总嫌她笨手笨脚。这个转折处理得特别自然,没有刻意煽情,就是几个包饺子的特写镜头,看得我后排好几个观众都在抹眼泪。
要说演技,马丽这次真是突破自我。她演的这个臧姑娘既有市井妇女的精明劲儿,又有知识分子的傲骨。有场戏印象特别深,她发现女儿偷偷去夜总会打工,抄起擀面杖就要打,结果手举到半空突然抱住女儿大哭。那个情绪转换绝了,从暴怒到心疼就在一瞬间,我听见影院里抽泣声此起彼伏。
这片子的服化道也特别走心。八十年代的香港街景还原得很到位,马丽那些花衬衫、喇叭裤,还有塑料拖鞋,都是当年的时髦货。最有趣的是水饺摊的细节,铁皮小车、煤球炉子、印着”恭喜发财”的搪瓷碗,连装醋的玻璃瓶都跟记忆里的一模一样。有场戏是她在菜市场跟鱼贩砍价,三言两语就把价钱压下来,临走还顺走一把葱,那股子市井智慧活灵活现。
说实话,现在能让人又哭又笑的电影不多了。《水饺皇后》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它不刻意卖惨,反而有很多生活化的小幽默。比如马丽教老外包饺子,把”捏紧”说成”kill it”,老外一脸惊恐使劲掐饺子皮,全场爆笑。但这些笑点后面都藏着心酸,笑着笑着就觉得鼻子发酸。
看完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女人真的太能扛了。臧姑娘身上有我们妈妈、外婆的影子,明明自己过得苦,却总想着给家人最好的。就像她常说的那句:”饺子要皮薄馅大,人生要经得起煮。”散场时听见有观众说要去给妈妈打个电话,我想这就是好电影的力量——它让你看见别人的故事,想的却是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