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北美首周末4300万票房夺冠,内地仅640万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迪士尼这波真人改编又栽了。最新出炉的《白雪公主》首周末数据看得人直摇头——北美4300万美元的开画成绩虽然勉强坐上票房冠军宝座,可比业内预测的6000万门槛差了整整一条魔法森林。更糟心的是全球8730万美元的收成,连片方自己都不敢把”破亿”的庆功海报提前印好。要知道这片子烧钱烧得吓人,2.69亿美元的制作成本搁在迪士尼史上都能排进前五,现在连回本都悬乎。
影院经理们私下都在嘀咕,上周五首映场次坐不满三成的情况实在罕见。有个在AMC干了十五年的老员工跟我说:”上次见到童话片这么冷清,还是疫情时《小美人鱼》重映那会儿。”IMDb上2.1分的惨烈评分已经让这片子提前锁定年度烂片候选,最绝的是有观众在评论区吐槽:”七个小矮人改成了七种肤色魔法生物,这政治正确比毒苹果还致命”。烂番茄44%的新鲜度底下,专业影评人集体开火,《综艺》杂志直接说”把1937年动画版的魔法滤镜摔得粉碎”。
不过普通观众倒是给面子,爆米花指数73%勉强能看。我蹲在洛杉矶一家影院门口随机问了二十来个观众,带着孩子来的家长普遍觉得”歌舞场面挺热闹”,但原著党们可不买账。有个穿着初代白雪公主cos服的姑娘气得直跺脚:”他们把有一天我的王子会出现改成我要自己当女王就算了,连会说话的小动物都删光了!”CinemaScore给的B+评分也透着股勉强——要知道去年《小美人鱼》好歹拿了个A-。
同期其他片子也没好到哪去。罗伯特·德尼罗的《黑道中人》简直惨不忍睹,320万美元的票房还不够付老爷子片酬的零头。这片子宣传时打着”教父级黑帮史诗”的旗号,结果观众压根不认账。我认识的一个院线排片经理直叹气:”现在年轻人谁还看老派黑帮片啊,连《爱尔兰人》网飞播的时候都是中老年观众在撑场子。”
倒是两部动作片勉强撑住场面。《黑袋行动》靠着”碟中谍式”的实拍特技噱头捞到440万,比漫威的《美国队长4》还多赚10万刀。不过后者已经是上映第五周了,能咬住前三算是不容易。有个漫威死忠粉在推特上发段子:”现在看美队4就像吃隔夜汉堡,明明知道不新鲜了,但总比饿着强。”
最戏剧性的是《白雪公主》的社交媒体热度。TikTok上#NotMySnowWhite话题播放量破3亿,全是吐槽魔改剧情的。有段二创视频特别火——把1937年动画和真人版剪成左右对比,配文”当你说要复刻妈妈年轻时的造型”,点赞量两天破百万。但迪士尼公关部门显然在拼命控评,所有带”票房失败”关键词的推文底下,总有几个蓝V账号在刷”女性主义新诠释”的话题标签。
业内人士现在最担心的是这片子的后劲。通常童话改编电影靠长线家庭观众能慢慢回血,可万圣节档期马上要来,《幽灵鬼屋》重映版虎视眈眈等着抢亲子市场。我打听到迪士尼内部已经开了三次紧急会议,有员工透露他们在讨论要不要提前上线Disney+止损。要知道去年《小美人鱼》虽然票房也不理想,至少靠流媒体又捞了一波,可这次连D23粉丝节上都没人敢提《白雪公主》的衍生剧计划了。
有个数据特别有意思:同期在70块IMAX银幕重映的《泰坦尼克号》反而场均收入比《白雪公主》高15%。影院老板们都说现在观众精得很,宁愿花同样的钱看经典老片,也不愿当好莱坞政治正确实验的小白鼠。或许迪士尼真该学学隔壁环球——人家《超级马里奥》老老实实照着游戏拍,不就赚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