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六姊妹》至《北上》:年代剧为何如此火热?

《六姊妹》至《北上》:年代剧为何如此火热?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些被时代裹挟的普通人,正在荧幕上活出我们的记忆
最近电视上那些讲述普通人几十年命运变迁的年代剧可真是火得不行。就拿《六姊妹》来说吧,何家那六个姐妹从五六十年代一路走到现在,四代人的故事里藏着多少我们熟悉又陌生的生活细节。大姐为了供妹妹读书偷偷去卖血,二姐赶上恢复高考拼命复习的样子,小妹在九十年代南下打工的经历——这不就是我们父母辈、爷爷奶奶辈的真实人生吗?
《六姊妹》至《北上》:年代剧为何如此火热?-1
《北上》里运河边那六户人家的日子过得更是让人揪心。记得有个场景是运河整治那会儿,老张家开了几十年的小饭馆被迫拆迁,老爷子蹲在河边抹眼泪的样子特别戳心。还有那个总爱在码头等货船的姑娘,眼看着运河运输一天天萧条,她等的人却再也没回来。这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可不就是中国经济发展最真实的注脚?
要说最让我有共鸣的,还得是《树下有片红房子》。医生家属院里那群90后的青春故事,简直就是在演我的学生时代。记得剧里有个特别真实的细节:男生偷偷把女生的自行车气门芯拔了,就为了能”偶遇”推车回家的她。这种全员单箭头的暗恋循环,可不就是千禧年初我们那代人共同的青春记忆?现在想想,那时候连发条短信都要斟酌半天的青涩,在如今这个速食爱情的时代真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六姊妹》至《北上》:年代剧为何如此火热?-2
不过这些剧火归火,争议也不少。《六姊妹》就被年轻人吐槽说”又是姐妹反目那套”,现在谁还信”长姐如母”那套啊。我倒觉得吧,那个年代的家庭关系就是这样,现在看着别扭,可那就是真实存在过的生活。《北上》改原著改得亲妈都不认识这事更逗,原著党气得跳脚,说把历史的厚重感都改没了。但说实话,要是完全按书拍,可能普通观众反而看不下去——毕竟电视剧和小说是两码事。
现在年代剧最大的问题是大家都开始用同一个套路。打开电视,不是家长里短就是时代变迁,看多了确实会腻。但你说不拍这些吧,那些真实存在过的生活谁来讲?我奶奶现在最爱干的事,就是边看《六姊妹》边跟我说”我们那时候啊…”。这些剧对她那代人来说,可不只是消遣,更是找回记忆的时光机。
《六姊妹》至《北上》:年代剧为何如此火热?-3
想想也挺神奇的,从《父母爱情》到现在的《北上》,年代剧怎么就能让不同年龄层的人都找到共鸣?可能正因为我们都活在时代里,都是被大时代推着走的小人物。那些剧中人的挣扎、欢笑、眼泪,说不定哪天就会变成我们的故事。就像《树下有片红房子》里说的:”我们以为自己在过日子,其实都是日子在过我们。”
看着电视里那些熟悉的场景,我常想:等现在的90后老了,会不会也有讲述我们这代人故事的年代剧?到那时,外卖、996、内卷这些词,大概也会成为后人眼中的”历史记忆”吧。这么一想,突然觉得正在热播的这些年代剧,其实都是在为普通人写历史——不是教科书上那种大历史,而是每个普通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影子的、有温度的生活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飞猪电影院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ovie.toodiancao.com/10710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