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迅雷BT资源国语中字抢先版「BD1080P/3.8G-MKV」网盘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个踩着风火轮的小屁孩,这回真的把全球影院给点着了
大年初一那天,我蹲在电影院里啃着爆米花,银幕上那个烟熏妆的小魔童刚出场就炸了陈塘关的牌坊。谁能想到这个混世魔王不仅炸了牌坊,还顺手把全球票房榜给炸了个底朝天。现在想想,当时后排有个小孩激动得把可乐洒我裤子上,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沾喜气”?
这片子第一天就收了快5个亿,我朋友圈里那些平时连9块9电影票都要砍价的朋友,全都跟不要钱似的往影院冲。第二天破10亿那会儿,我表妹连刷了三场,还非说每次都能发现新彩蛋。结果第四天就干翻了第一部《哪吒》的纪录,这速度比哪吒踩着风火轮上天庭告状还快。记得第八天超《长津湖》的时候,我们小区楼下卖煎饼的大爷都在跟人讨论”你说这小哪吒咋就这么能打”。
最魔幻的是第十六天,我凌晨三点刷手机看见破百亿的推送,差点把充电线给拽断了。朋友圈瞬间被刷屏,有导演饺子以前同学的二姨夫都跳出来说”我早就看出这孩子有出息”。等第二十一天登顶全球动画电影榜首那天,我那个在迪士尼工作的发小酸溜溜地发消息:”你们家哪吒把我们《头脑特工队》给踹下去了”。
在纽约留学的死党给我直播时代广场AMC影院的情况,说老外看到哪吒变身那段集体”哇哦”,有个红脖子大叔散场时还比划着乾坤圈的动作。新加坡的朋友说他们那儿影院里此起彼伏的”wah lao eh”(当地惊叹语),东南亚的票房统计员估计数钱数到手抽筋。我德国房东老太太最近逢人就炫耀她看懂了”Chinese dragon magic”,虽然她至今以为太乙真人是哪吒他姥爷。
记得敖丙出场时那段水墨打斗吗?我二刷时才注意到背景里藏着《山海经》的毕方鸟。上次在伦敦的VR展上,有个英国小哥追着我问”那个蓝色帅哥的鳞片铠甲是什么神话设定”,我当场给他科普了半小时龙族文化,感觉自己像个行走的文化输出机。现在想想,可能每个被哪吒圈粉的老外,手机里都默默下了个文言文翻译APP。
这片子里最让我起鸡皮疙瘩的是山河社稷图展开的瞬间,那些会动的敦煌飞天和转场的皮影戏,比任何西方魔幻大片都带感。我小侄女看完电影非要学混天绫,结果把家里的窗帘扯下来当披风,她妈追着打的时候还在喊”我命由我不由天”。楼下广场舞大妈最近都不跳《小苹果》了,改练《哪吒》主题曲的扇子舞,这文化渗透力简直了。
记得最后哪吒和敖丙联手抗天劫那段吗?我在IMAX厅里看得眼泪鼻涕糊一脸,旁边坐着的日本游客一个劲说”斯国一”。后来才知道,光北美就有二十多家影院加了普通话场次,温哥华那边凌晨的场次都能坐满。我表姐在慕尼黑读博,说他们实验室的德国同事现在打招呼都改说”申公豹是我的德语名”。
这片子后劲有多大?上周末我去逛庙会,看到糖人摊前排长队,全是要哪吒造型的。卖剪纸的老大爷与时俱进地开发了”魔丸款”和”灵珠款”,据说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已经卖脱销了。我家楼下少儿美术班最近贴的招生广告都写着”专业指导绘制乾坤圈”,这波文化输出简直是无缝衔接。
现在想想还挺感慨的,当初第一部上映时还有人吐槽”这哪吒太朋克”,现在全球观众都跟着这个朋克小孩学中国成语。我那个在好莱坞做特效的大学同学昨天视频时说,他们工作室现在开会都在讨论”how to make characters as cool as Nezha”。可能连饺子导演自己都没想到,这个改编自《封神演义》的熊孩子,愣是用混天绫把中国文化甩向了全世界。